点滴状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41019/4497420.html
全媒体记者刘波黄正琛
张如锋(左)在村集体经济示范园了解猕猴桃挂果情况。全媒体记者刘波摄
蒋万贵在里三坦村四组了解猕猴桃长势情况。全媒体记者刘波摄
甜柿俏,张胜华笑。(资料照)
近年来,建始县红岩寺镇在大力发展以甜柿、猕猴桃为主的特色产业中,走党建引领示范之路,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由一大批善管理、懂技术、会销售的党员牵头,盘活、做强“甜”“猕”产业,乡村振兴路子越走越宽。其中,3个党员唱响一台“甜”“猕”产业振兴戏为人称道。
蒋万贵:钻进果林“再上岗”
“蒋主任,这大热天的,赶紧到屋里乘乘凉去!”
“我来看看你家猕猴桃疏果情况。”
7月28日,建始县红岩寺镇刚退休的镇经济发展办原主任蒋万贵来到里三坦村四组,钻进王成东的猕猴桃林里查看疏果情况。
“总体不错,我还教你一绝招:3片叶子留1个果,7至9片叶子留3个果,这样就能充分保证果子营养供给。”老蒋边示范边讲解。
“营养枝一定要留长点,冬季修剪,秋梢一定要摸掉。”临走时,老蒋再三叮嘱。
眼前这位被该镇果农们亲切地称为“蒋主任”的蒋万贵,今年5月正式退休。
让大伙儿最佩服蒋万贵的是他责任心强,能吃苦,爱钻爱学。虽称不上专家,但也算得上一位行家。
如何盘活小镇的“甜”“猕”大产业?年担任该镇经济发展办主任后,这是蒋万贵思考最多的问题。
“镇里甜柿、猕猴桃产业要想得到大发展,必须来一场技术革命。”蒋万贵下定决心。
他三顾茅庐请来华中农业大学猕猴桃教授蔡礼鸿、甜柿教授罗正荣担任镇里的猕猴桃、甜柿技术总顾问,手把手地教栽培技术。
很快,全镇掀起一股学习种植技术热潮。
蒋万贵狠抓技术服务队,聘请1名懂技术会管理人员、6名技术员组成甜柿、猕猴桃科技服务队,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指导果农。
蒋万贵带领该镇种植户走以点带面之路,建示范基地,大力培植党员示范户,通过党员带农户。目前,全镇多名党员示范户带动上千农户投身猕猴桃、甜柿产业发展中。
同时,蒋万贵积极探索企业引领的管理模式,镇先后成立猕猴桃和甜柿销售企业,并通过举办猕猴桃、甜柿采摘节,请电商进果园带货直播等一系列活动,为猕猴桃和甜柿拓宽销路。
种不愁,卖不愁。在蒋万贵的努力下,红岩寺镇的猕猴桃和甜柿产业规模连片发展面积已突破亩,正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甜”“猕”产业。
“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在镇里举办的退休干部退休仪式上,蒋万贵郑重承诺。
退休不久,他就被聘为该镇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志愿者。
前不久,他和建始县老促会一行前往重庆考察,投资约20万元就可以建一个甜柿或猕猴桃白酒小作坊,真正把果农种出的猕猴桃、甜柿“吃干榨净”。
退下来就钻进果林上岗的蒋万贵甭提有多高兴。
张胜华:司机圆了“柿”业梦
“眼下正是甜柿果实膨大期,一定要留意天气预报,搞好抗旱工作,否则大半年就白忙活了。”近段时间,59岁的农民党员张胜华先后到凉水埠、进蒿坝、黄木垭等村组,挨家挨户指导果农开展新一轮甜柿管理。
“老张教我们种甜柿,一年四季忙到头,脚板都跑成锅铲了!”该镇甜柿种植户说。
“作为一名党员,自己先富了,还要带群众致富。”张胜华话语中肯。
“怎么迷上种甜柿的?”有人问。
“过去一直在外跑运输,常年奔波。前些年,看到镇里大力发展甜柿,就决定改行,脚踏实地务农。”张胜华说。
“要种就种一流的甜柿。”张胜华给自己定下目标。
年,张胜华开始走访周边种植大户,并师从华中农业大学甜柿教授罗正荣,潜心学技。
他在自己老家黄木垭村流转土地亩,将采摘水泥路修进果园,滴管设施也铺到果树下,不打农药、机械除草、多施农家肥,规范建园种甜柿。
有事无事他喜欢“躲”进果园里,一琢磨就是大半天,像呵护孩子一般管理果园。
7年时间过去,张胜华不仅成为全镇甜柿种植第一大户,规范种植程度更是首屈一指。
“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不辱使命!”年,张胜华成为指导镇里甜柿产业发展的不二人选,欣然受聘为甜柿技术服务志愿者。
上任后,张胜华挑选骨干技术员组成甜柿科技服务队。从此,这支队伍就常年活跃在甜柿种植户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技术、督管理。
果农们感叹:“这党员科技‘田保姆’管理甜柿园,比我们自家还上心。”
前年,该镇遭遇持续两个月干旱。那段时间,老张比谁都急,带着技术服务队逐村逐组进行指导,白天在果林里忙抗旱,晚上召开屋场会。
常常清早出门,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甜柿种好了,更要卖好!”张胜华深知老百姓的担忧。
这些年,他线上线下齐发力。每遇甜柿销售季,就请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团队,深入甜柿林,现场教果农拍摄、制作图片和视频,掀起“直播+”的别样销售热。
“多亏老张给我们请来电商,我们的甜柿才不愁销路。”去年,该镇蒿坝村二组村民姚传林家的4亩甜柿收入6万元。
如今,该镇甜柿种植面积突破亩,上千亩进入丰产期。
在张胜华带领下,规范种植、别样销售让甜柿种植户赚得盆满钵满。
张如锋:钻天打洞学技术
“要想当好一名村支书,必须先学好猕猴桃种植技术。”该镇三坦村支书张如锋“甩”下一句狠话。
村集体经济空白,村民无支柱产业,脱贫咋办?往后乡村振兴咋办?年,这一难题摆在55岁村党支部书记张如锋面前。
“我们村能不能种植猕猴桃?”
“没问题!”
当年,张如锋请来镇经济发展办主任蒋万贵,又请来华中农业大学猕猴桃教授蔡礼鸿进村考察,得到了可以种植猕猴桃的肯定答复。
怎么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张如锋话语坚定。
就这样,张如锋与村支“两委”干部一道流转土地40亩,在镇经济发展办和蔡礼鸿的指导下,建起村里第一块集体经济“自留地”。
“他真是钻天打洞学技术。只要蔡教授来,或镇里举办猕猴桃技术培训班,张如锋总是带着村里干部组团来学习。”该镇经济发展办原主任蒋万贵回忆说。
草帽一戴,胶靴一穿,张如锋下田一干就是一整天。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渐渐地,村民开始跟着张如锋一起学种猕猴桃。如今,全村共计23户村民种植猕猴桃88亩。
张如锋深知,种植猕猴桃少则3年、多则5年才有收益,期间如何充分利用土地?他与药材商取得联系,采取长短结合方式,在猕猴桃林下套种独活、玄参等当年可获收益的药材。
“你看,今年我们村40亩村集体猕猴桃林里硕果满枝,药材长势喜人。前不久,村里又流转了亩土地,准备下半年发展猕猴桃和药材。”村集体经济第一年迎来收益,张如锋喜不自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