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石门山揽胜西部文明播报

北京专科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95950.html

旅游兴,佳音来,石门兴。莽莽乎青山无垠,幽幽乎峡谷无底,潺潺乎清流无穷,漫漫乎栈道无尽。循其栈道,移步入谷,曲径探幽,宛转扶摇;观诸山,则绝壁相对,一线在天,古道残碑,遗迹历历;观诸水,则急湍缓流,瀑布流泉,清冽深潭,丽水浅滩;观诸物,则高树参天,花草葳蕤,猕猴嬉戏,生命律动;如诗如画之景,如梦如幻之情,比比皆是也,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叹为观止焉。

沿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公路、国道,三路西去,跨野三河,越河上桥,入此景区,其名曰“石门古风”,其址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高坪镇。

天地有情,赐与山川形胜,距今万年前,第四纪冰川造山运动之时也,大巴山脉蜿蜒西下,造化之手运神工,挥鬼斧,开高峡相对而立,泛碧水沿谷而下,孕石臼、石门、石眼、石书“四大地质传奇”,石门河之无限风光,悄然出炉。

上苍眷顾,哺育智慧生命,溯至万年前,人类始诞之日也,“建始直立人”于此迈开进化之旅,成我华夏之祖先,创五千年之文明,漫漫岁月,集“世界第一古人,第一古河,巴楚第一古道,施南第一佳要”之“四大第一”于一河。石门河之万千气象,凝聚成就。

盖非常之景,举之于非常之人,史当今纪,湖北佳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大眼光,大设计,投资逾亿又半,历时二载有余,巧夺天工,依山傍水,起梯级而下深谷,建栈道而上悬崖,长三千余米,是为武陵地区最长之景区栈道,独特之人文景观也。石门河之旅游景区,横空出世。

山川灵秀,待之于有缘,林泉悠然,期之于往揽。吾之游人,进此深山,如履平地,裨得此石门古风之问心、洗心、舒心之旅:

峡谷首段,是为“问心谷”,有九龙吐珠、吹破天、八仙佛图、万寿山、石佛洞、元宝圣山、问心桥、问心潭、石虎山、巴岩洞、巴楚古道、接官亭、舍利洞、石门洞、摩崖石刻、石曼桥、紫薇王诸景。此谷之栈道,为半临空型,以便平视。沿河上溯,山水相依,谷风习习,河水碧碧。山也灵兮,水也漪兮,悬崖之间,奇树倒挂,古藤悠悬。

峡谷中段,是为“洗心谷”,有阴阳泉、石臼地、红豆杉相思林、亲水台野猴园、转运台、回归潭、洗心潭、仙姑牧羊、石龛亲水、舒心桥诸景,此谷之栈道,为亲水型,以便仰视。人行栈道,穿越河谷,仰望谷顶,浓荫遮蔽,蓝天一线,手触石壁,青苔连绵;下视河水,浪花雪白,回水潭中,莹莹澄澈。

峡谷三段,是为“舒心谷”,有通天门、巴蔓洞、药库一岭、飞龙在天、林海一山、白虎迎宾、日天之门、天官赐福、步云索桥、时光遂道诸景,此谷之栈道,为悬空型,以便俯视。山道如梯,护栏如围,危峰相伴,峭壁相望,高峡深壑,空谷悬崖,身之所托,唯此栏杆。爰我建始,古邑也,号为“楚蜀咽喉”,清乾隆元年改土归流,建始改隶湖北施南府,设石门讯、石门驿、接官亭诸军政机构,称“石门关”,号“施南门户”。河以关名,曰“石门河”。是以,石门山河,乃真古迹也,石门古道,为施南府与楚蜀交通之枢纽,亦为巴盐古道之出入要冲,曾有上下磴道五千余级,历代官吏、商贾、挑夫及行人,络绎不绝于途。方志多有记载,文人多有吟咏。今景区亦以“石门”名也。。

清同治五年版《建始县志·方舆志·山川》卷一云:“石门山在县东一百二十里,两石对峙,俨若园扉,鸟道盘旋,下临绝涧,真一夫当关之地。曩者为入施驿道。”

同治版《建始县志·艺文志》卷八,收录明清两代诗人诗作十二,碑记一。其最早者,为明代御史黄襄之《过石门》,

嗣后,吴省钦、鲍桂星、史铭桂、顾羹梅、柯煜、范述之、袁景晖,熊启詠、陈辉祖诸人,亦有石门怀古之诗作。

且民间故老相传诸多故事,如“仙人石桥”、“千年神树”、“如来显圣”、“石门藏宝”、“野人献猴”,“盐道祈福”,不胜枚举。

今我游人,来此古峡,醉于山水,感于天地,望古山,游古水,观古物,吊古道,品古情,怀古人,是为“石门古风”之取意也。

于是,石佛洞中,伫立石佛之前,仰视洞壁,红黄相间,遥想当年,清代巡抚陈辉祖所建之“对佛寺”,即在此间,庄严幽奥,香火鼎盛,而今安在哉?石佛无言而心有灵犀,江山如画而红尘沧桑,看人间岁月,逝者如斯夫。一脉幽思,萦回心头,缭绕纠缠,如丝,如缕,亦如梦。

于是,石曼桥上,憩坐其间,凭栏眺瞰,两岸悬岩,林木阴翳,一缕碧水东去,万仞巉岩西折,仰视天光,高远飘渺,春花烂兮而夏鸟鸣,秋叶红兮而冬雪白;与天地玄黄会心,与云山苍茫对语。民间相传,此桥为仙人所造,桥头残碑犹存,视之思之,令人骨悚魂惊,殆真“别有天地非人间”矣。

于是,渡碧水,过仙桥,攀山径,穿幽洞,观摩崖石刻,抬头仰视,一峰突兀,有口洞开,其状如门,此“石门”名之肇始也。出石门外二十步,右边绝壁,行体竖书阳刻六字,赫然入目:“施南第一佳要”,一字两尺见方。此实为景区之历史性标志也,乃清乾隆四十年,四川铜梁举人贾思谟赴宣恩知事时所题,距今两百余年矣。

临此石门,心境会当别有滋味乎?现代交通发达,铁路国道叠起,古道雄关,顿失其要,遗迹唯为人凭吊耳。立此门下,冥思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官人奔波,商旅跋涉之辛劳,斯人已去,此字犹存,苍山似海、人世如烟,万千感喟,尽在巍峨青山之中矣。

噫,自然之造化、岁月之沉淀,当代之创意,人工之伟力,于兹景区,完美融合。三谷与古道交汇,一线并幽峡串珠,自然景观,揽胜探秘,文化底蕴,博大精深,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大放异彩。石门之河,于山川之永恒中淌过历史,于历史之回味中流向未来焉。

嗟夫,古人见之而不能践之,唯望深谷而兴叹,其憾也悠悠;今人建之而亦能履之,远都市之喧嚣,近青山之静谧,归绿色之自然,涤燥动之心灵,其乐也融融。今人游之乐而怀古人,后人游之乐亦且感今人乎?      

因以为诗,诗曰:

石门碧波连天涌,数百万年越时空。绝壁立立天堑在,峡谷幽幽栈道通。

巴盐古道称佳要,鄂游今人觅旧踪。回归自然和且谐,醉美山水情更浓。

唐代诗人李涉有诗云:“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8月4日,恰逢周六,正是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日子,便随何晓晓、彭理等一帮摄友去马杜桥乡石门山村采风。

雨后初晴,群山染黛,长天如洗。从祁东县城出发,车行不到半小时,一行人便抵目的地。

石门山村地处马杜桥大山之中,原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去年刚刚摘下了贫困帽,就开始谋划致富的门路。我们一下车,村书记肖松林就大步迎了上来,与彭理他们商量今天的日程安排。此时,我才知道,原来他们早就有所谋划,而且还从县城请来了民间演出团队,要舞龙、唱歌、搞摄影展,还要到“石门三叠”去采风摄影。说起“石门三叠”,肖松林兴致盎然,他告诉我们,石门山村位于祁东北部,与衡阳、邵阳搭界,又因祁东原属祁阳,故而古有一脚踏三阳之称。说话间,肖松林随口吟出一首诗来:“石门今安在?人闲景亦闲。有扉云欲扣,无锁月常关。曲水留人住,归禽送客还。桃源疑既入,不见屋千间。”我知道,这是清代诗人柏泗的诗,诗名就叫《游石门》。去年,我曾来马杜桥采访,乡党委书记高建军也给我吟诵过这首诗。说到马杜桥的旅游业,高建军告诉我,《游石门》所写的石门,就在马杜桥乡的石门村庙冲片。我上网一搜,很快就找到了相关的介绍文字:那里有一处山谷,因两山夹立,拱立如门而得名。初入石门口,高岩壁侍,峭崖上合,仰视惟见天光一线,进内数百步,则见田畴平展,花放水流。每值傍晚薄暮蒙蒙,尤显清幽雅静,素有湘南桃源之美称。昔时,曾建石门庵于其上,数百年过去了,石门庵已不复存在。但石门的景点仍在。这里这里满目青山苍翠,终年溪水长流,吸引着游客们远道而来。古时,常有隐士来此避世观光。清顺治八年,伟大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曾在此游览和避难。为了打好王船山和石门这张旅游牌,树立起马杜桥“梦里桃源”的品牌,乡村两级可是动了不少的心思,今天特地邀来了县城里的“祁东红火群众文化演唱团”和祁东县摄影家协会的“长枪短炮”,数十人浩浩荡荡开进石门山村,演出之后,又齐齐地赶赴石门山景区,去体验美景,去采风摄影。在庙冲片老学校往高峰方向行走不远,有一座村里新修的仿古凉亭,傍边竖了一块宣传牌。上面除了石门景区的简介之外,还辑录了王船山因感于石门美景和家国情怀而写的一首诗《小霁过枫木岭,至白云庵雨作,观刘子参新亭纹石,留五宿,刘云亭下石门石座似端州醉石,遂有次作》:“三岁度岭行,薄言观世枢。壮心消流丸,村泉聊据梧。归心存醉石,取似在枌榆。江湖忧已亟,神尻梦可趋。漆吏称昔玉,周臣怀旧都。流止互相笑,外身理不殊。委形凭大化,中素故不渝。兴感既有合,触遇孰为拘。海尘无定变,聊崇芳兰躯。” 

去年我也曾去石门景点看过,那时一切都是原生态的,所有的目标还都是在设想之中,哪想只是过去十个月,一切都变得有模有样起来了。那次,我只是站在公路边眺望,这回可算是真真切切地实地畅游了一番,那份感受岂能同日而语?站在半山腰上的公路望对面昔年王夫子的“石门庵”,其实并不远,两山夹立,仅隔一条山沟而已。但你休想沿山垂直而下,有言云“壁立千仞”,我想用在这里那是货真价实的,别说是下去,就是站在山崖边往下一望,都是要惊出一身冷汗来的。幸好,公路边新修的一座凉亭边,还新修了一条石阶小道,左拐右突,蜿蜒下行约数百米,才到右向山脚,“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写到这里,我恨自己笔拙,只得借用陶老前辈《桃花源记》中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我更惊叹陶老前辈昔年是否也如王老前辈一样,也到过石门一游呢?不然,这两句写景之言为何如此贴切和逼真?   

也许时代不同了,“美池”改种了水稻吧,山脚下数丘稻田此时穗花浮白,星星点点,与夹田而立的绝壁上的山树青竹相映成趣,好不惹眼。我们一行五六十人,黄龙开道,其后鱼贯而往,煞是壮观而趣味盎然。行走间,路是越走越窄,一条羊肠小溪也不知何时调皮任性地来到我们身边,“哗啦啦”地唱着明末清初时流传下来的民间小调?抑或是给我们絮叨着王夫子的故事,伴随着我们倒退而去。我说它调皮,还真是的,不知不觉之间,本就细如羊肠的小道,已被它舞弄成了一条丝线,后来居然还被它拦腰弄断,我们只得脚踏溪中数个石墩,才能通过。啊!石门,我终于来了。一抬头,原本相隔数丈的两岸石壁,骤然拧作一起,恰如想要亲吻的一对情侣,只隔数米便可肌肤相亲了。小溪在这里也不知练习了多少年的跳水绝技,两个跌宕,一个回环,矫健的身子再拧成一个小麻花,拐一个九十度的直角,“哗啦啦”又踏歌而去,沿着我们所来之路,再去欢迎另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而两边壁立对侍的高山,夹一线白云和蓝天,也在欢快地追逐。此景此情,我突然有种坐在长而狭的龙船的感觉,整个身心都为之激动。 

比小溪还要热情的是石门山人。邻近石门约数十米远,他们居然当路埋锅架灶,燃烧起红红柴火,煮饭炒菜。有人流着口水说,我们有口福了,这样的野外大餐真的是千年等一回呀!等饭间,所有的男女个个比小溪还要调皮,有在小水潭中戏水的,有藏山洞里吹“空调”的,有寻花惹草去听花语的,有用单反和手机四处“咔嚓”的……我想,有人也许在心里写一首诗吧?可惜我无诗才,不然,我必定学一学柏泗老先生,也来它一首《游石门》,让它千古传诵,才罢他个休!   

吃饭的时候,我与同伴当地高书记一桌,对于未来的构想,他侃侃而谈。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搭草庐,修农庄,建石雕工坊……建石雕工坊?我心向往之,这该又是哪位高人坐镇呢?让我猜一猜,别急先让我猜一猜!无奈我百猜而不得,只得请高书记给我提示一个姓氏再来猜,当一个“谭”字从高书记口中吐出的时候,我脑中灵光一闪,马上接上两字:“志刚!”高书记大喜:“然也!”我猜出谭志刚,当然是有缘由的。谭志刚擅书法、绘画、摄影、诗词和雕刻,是我眼中的淡雅之士。去年,我曾采访他,还写了一篇《谭志刚的“淡”与“雅“》,其中有这样几句:“结束采访的时候,谭志刚说,他有一个好梦。我满怀兴趣地要他快告诉我,他却吟出一联:‘满园紫竹随风舞;一曲清溪绕宅流。’我猜出了他的‘好梦’,选一好山好水的僻静之外,结一草庐,载二杆修竹,邀三至朋知友,做四五件雅事:吟诗作画,挥毫泼墨、写意灵虫、品茗闲聊......”是啊,能切合谭志刚爱好和秉性之所,远近恐怕不多吧?舍石门,还能其谁!如果架上索道和玻璃桥,石门山就是活脱脱的小张家界啊!大自然是天地造化,然后又孕育万物,这本就是一种艺术的涵养。我相信,如此美轮美奂的石门山,无论是艺术,还是财富,它都会为爱它的人们奉献。我为谭志刚的眼光而佩服,我更为石门焕发的生机而欣喜。

作者/来源:6碧溪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