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
淇水又东北迳榆杨城北。汉武帝封太常江德为侯国。文颖曰:邑在魏郡清渊,世谓之清渊城,非也。
榆杨城,具体不详;但按注文“文颖曰:邑在魏郡清渊,世谓之清渊城”推析榆杨城与北魏时期的清渊县城应有渊源,且时人谓之清渊城。而按注文所述榆杨城与西汉清渊县故城的相对方位,以及北魏清渊城与西汉清渊县故城的相对方位初步推析,榆杨城很可能便是北魏清渊城。按此则注文“世谓之清渊城,非也”的论断很可能是错误的。(备注:北魏清渊县治移今山东冠县东北清水镇[1]。)
△又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
清河东北迳广宗县故城南。和帝永元五年,封皇太子万年为王国。田融言,赵立建兴郡于城内,置临清县于水东,自赵石始也。
清河,先秦见于《禹贡》的河水(黄河)自宿胥口(今河南浚县西南)改道东行见于《汉书·地理志》的河水后,宿胥口以北河水故道内黄县以南一段,受黎阳县诸山泉流汇注,由原来的浊流变成清流,因而被称之为清河。
广宗县故城,《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广宗县故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置广宗国,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南二十里古城[2]。但河北文物局认为广宗故城遗址位于在今河北威县方家营乡方家营村东米·汉代;年调查,城垣遗迹已不存,形制及面积不详。采集遗物有泥质灰陶绳纹板瓦和素面罐等残片。据史载,西汉置广宗国,东汉置广宗县。该遗址应是汉代广宗县故城址[3]。按郦注卷五“左渎迳广宗县故城西,又北迳建始县故城东”方位次序描述及《一统志》:“今威县东北有北古城村,盖即建始城”结合考古资料等综合考量则《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说法是相对正确的,河北文物局所认为的广宗故城遗址应为建始县故城;而按《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广宗县故城,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南二十里古城[4]。结合相关考古资料,本文颇疑广宗县故城应即第什营乡古城村西南的汉代古城,年调查;面积不详;采集遗物有泥质灰陶绳纹板瓦和素面罐、盆等残片[5]。
临清县,北魏太和二十一年()置,属阳平郡。治所即今河北省临西县(童村)。北齐废[6]。
清河之右,有李云墓。云字行祖,甘陵人。好学,善阴阳,举李廉,迁白马令。中常侍单超等立掖庭民女亳氏为后,后家封者四人,赏赐巨万。云上书,移副三府曰:孔子云,帝者,谛也。今尺一拜用,不经御省,是帝欲不谛乎?帝怒,下狱,杀之。后冀州刺史贾琮使行部,过祠云墓,刻石表之,今石柱尚存,俗犹谓之李氏石柱。
李云,字行祖,甘陵(今山东临清)人。初举孝廉,后迁白马令。桓帝时政治黑暗,诛杀朝臣,单超等五人同时封侯,他露布上书,指斥宦官专权,因此被捕下狱。五官掾杜众上书愿与他同死,亦下狱;二人同死[7]。
李氏石柱,施蛰存先生认为此处郦注所载“李氏石柱”非碑而是墓表石柱,但后世未有记载。(舍按:此文谓“刻石表之”又云“今石柱尚存”则所刻当是墓表石柱,而非碑也。此石柱,后世即无闻焉[8])。此外据清河旧志记载,“李云墓在县西十里”,约今岳庄村附近。可惜年代久远,现李云墓石俱没[9]。
清河又东北,迳界城亭东。水上有大梁,谓之界城桥。《英雄记》曰:公孙瓒击青州黄巾贼,大破之,还屯黄宗。袁本初自往征瓒,合战于界桥南二十里。绍将曲义破瓒于界城桥,斩瓒冀州刺史严纲,又破瓒殿兵于桥上,即此梁也。世谓之鬲城桥,盖传呼失实矣。
界城桥与界城亭,界桥遗址位于威县城东方家营以东,大葛寨村南,距县城约公里。据考界桥远在汉朝已有之。古界桥址在新桥南里许,古界城桥早已倾塌无迹[10]。按《后汉书·献帝纪》:初平三年(),“袁绍及公孙瓒战于界桥,瓒军大败”。李贤注:“今贝州宗城东有古界城,近枯漳水,则界桥在此也。”按李贤所注,则界城亭亦应在古界桥附近。
曲义(麴[qū]义),袁绍大将麴义被史家评论为“公孙瓒的克星”,界桥一战大挫公孙瓒的锐气。袁绍曾赞其:“此兵孤之前行,乃界桥搴旗拔垒,先登制敌者也”,但麴义的悲剧命运并没有改变,《后汉书》中给出的理由是“(麴义)自持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清河又东北迳信乡西。《地理风俗记》曰:甘陵西北十七里有信乡,故县也。清河又北,迳信成县故城西。应劭曰:甘陵西北五十里有信成亭,故县也。赵置水东县于此城,故亦曰水东城。
信乡县故城,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山东夏津县西。东汉省入甘陵县。《水经·河水注》:“屯氏河故渎,自别河东迳甘陵之信乡县故城南。《地理志》曰:顺帝更名安平。应劭曰:甘陵西北十七里有信乡,故县也[11]”
信成县故城,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葛仙庄)城关乡西北十二里。东汉废[12]。
清河又东北,迳清阳县故城西,汉高祖置清河郡,治此。景帝中三年封皇子乘为王国,王莽之河平也。汉光武建武二年,西河鲜于冀为清河太守,作公廨,未就而亡。后守赵高计功用二百万,五官黄秉、功曹刘适言四百万钱。于是冀乃鬼见,白日道从入府,与高及秉等对共计校,定为适、秉所割匿。冀乃书表自理。其略言:高贵不尚节,亩垄之夫,而箕踞遗类,研密失机,婢妾其性,媚世求显,偷窃银艾,鄙辱天官,《易》讥负乘,诚高之谓。臣不胜鬼言,谨因千里驿闻,付高上之,便西北去三十里,车马皆灭,不复见。秉等皆伏地物故。高以状闻,诏下还冀西河田宅,妻子焉,兼为差代,以旌幽中之讼。汉桓帝建和二年改清河为甘陵王国,以王妖言徙,其年立甘陵郡,治此焉。
清阳县故城,西汉高帝置,为清河郡治。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葛仙庄)东南。东汉废。西晋复置,属清河国[13]。
[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3]《河北文物地图集·下》,第页
[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5]《河北文物地图集·下》,第页
[6]《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7]《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上册》
[8]施蛰存.水经注碑录[M].
[9]《白马令李云的感人故事》方志清河-2-11
[10]政协威县委员会编,威县文史资料第1辑威县文史概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0,第页
[1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1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1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