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切嘱托,走好贵州新时代长征路新

86年前,遵义会议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今天,永放光芒的遵义会议精神,为万遵义儿女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念、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敢闯新路,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综合经济实力全面跃升,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生态环境质量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醉美遵义”美誉度大幅提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站台,遵义市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针,围绕“四新”主目标、“四化”主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形成核心增长极,全力唱好“双城记”,在新征程上书写更精彩的遵义故事。

遵义会议会址前,游客齐唱《遵义会议放光辉》。(红花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坚持绿色思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这段时间,是辣椒苗移栽的最佳时节。在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沿着通村通组路一路走,满眼都是繁忙的景象。村民们忙着施肥、起垄、覆膜,一条条黑色的地膜如丝如缕,密织田间。   “用的都是有机肥,不会破坏土壤,辣椒品质又好。”永乐镇山堡村辣椒种植大户罗超说。   “养猪场的猪粪经过干湿分离、发酵就变成了有机肥。”虾子镇兰生村生猪养殖大户张德桥说。   这样的“循环种养”在遵义农业、产业发展中并非个例。近年来,遵义市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兴农,大力推广以“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为主体的绿色增产增效实用技术。科技的加持,让遵义的稻田综合种养、“养殖场—林下经济”、“牛—沼—茶”等循环种养模式蓬勃发展,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凤冈县花坪镇鱼跳村,亩茶山绵延,一抹抹绿色耀眼,这是凤冈县朝阳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与一般茶园不同,这里还是一家养牛场。“牛吃茶园里的草,茶园用牛粪作肥料,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茶叶质量,更解决了污染问题。”朝阳茶业公司负责人练朝阳介绍,他们年建成了这个可饲养头牛的标准化大型种、肉牛养殖场,并配套建设了几个大型沼气池。牛的粪便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转变成为无菌有机肥,实现了茶园肥源的自给自足,“茶园施肥一次需3至4吨肥,平均算下来,一头牛能管一亩茶。茶园每年要节约80万元用肥成本。”   凤冈县农业农村局肉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借鉴“牛—沼—茶”方式,该县还大力推广“畜—沼—茶(林、果、蔬、粮)”等多种循环发展模式,目前已覆盖各乡镇数百个种植和养殖基地,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尽早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初,遵义市还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农业发展目标——将遵义打造成为“黔川渝结合部现代农业强市”“全国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   聚焦打造黔川渝结合部现代农业强市目标,“十四五”期间,遵义市将全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抓好耕地保护和种业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黔北粮仓”地位。同时,围绕市级八大特色优势产业,高标准打造一批农业产业集群,促使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在遵义,“县县农业有主导产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茶叶、辣椒、方竹等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全省排名第二,增速8.5%,高于全国6.9%、全省8.2%的水平。   “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25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6.3%。”遵义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如今,“来遵义当一个幸福的新时代农民”已成为遵义农村的靓丽标签。   聚焦建设全国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的目标,遵义市正重点推进以“世界辣椒加工贸易集聚区”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统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和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目前,遵义大中型辣椒规模加工企业已达家,年,该市辣椒加工制品年产能35万吨、年产值40亿元。   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甜头、农村有看头,遵义正在从农业大市加速向农业强市跨越。“十三五”期间,遵义市连续5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茶叶、辣椒、竹子、红粱、中药材、生猪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或全省前列,湄潭、凤冈、余庆、正安四县入选中国茶叶百强县。以“坝长制”为代表的遵义发展方式在全省推广,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遵义农业的主旋律。     当前,遵义市正围绕“一巩固、两保障、三着力”这条主线,乘势而上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全力巩固好农村产业革命成果,聚力保障粮食和生猪生产,夺取农业大丰收。

遵义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油辣椒生产车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钱诚摄

依托资源优势促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九道菇”,每天20吨的产量,供不应求。   这是位于遵义市汇川区临港遵义科技城的贵州光明临港九道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食用菌品牌,名声越来越响。该公司使用集成生物技术、自动化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态技术、加工保鲜技术将食用菌周年化、标准化生产,规划年产量2.5万吨以上,年产值1.8亿元以上。   “九道菇”的“茂盛生长”是汇川区坚持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思路,推动绿色食品工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汇川区已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12家,包括以白酒、啤酒为主的酒产业,以面粉加工、发酵、冻干加工工艺为主的方便食品产业和以萃取、食用菌、调味品、肉制品加工为主的特色食品产业。   放眼黔北,已初步形成了以湄潭县、凤冈县为主的茶叶加工产业群,以播州区、新蒲新区、绥阳县为主的辣椒加工产业群,以红花岗区、余庆县为主的菜籽油和粮食加工产业群,以赤水市、桐梓县为主的竹加工产业群。乘着遵义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东风,大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前来落户,他们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品牌效应“造就”了遵义独特的比较优势。遵义市将这份比较优势转换为发展胜势,按照“瞄准优势产业抓集群,围绕产业链条抓配套,盯住重点企业抓服务,突出园区效益抓改革”的思路,加快构建以茅台酒引领、绿色食品工业主导、其他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并进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加速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素有“美酒河”美誉的赤水河沿线,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酒企,亿元级白酒企业就达21家,这些企业依托着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不断创造着贵州白酒产业的奇迹。   “十三五”以来,仁怀市着力推动酱香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启动了世界酱香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从产业升级、服务能力、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纵深推进白酒产业转型升级,酱香酒在白酒市场的竞争力稳步提升,酱香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为提高。   瞄准优势产业抓集群,遵义市提出围绕建设“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目标,以贵州茅台酒为引领,以酱香酒为支柱,浓香、董香和其他饮料酒为补充,以产区集聚产业,强化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区配置,大力支持白酒制造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造“中国酱香·赤水河谷”形象品牌,到年,力争白酒产量达60万千升,产值达亿元。   辣椒是遵义优势产业之一,万亩种植优势如何转化为升值优势,遵义市提出,要围绕产业链抓配套,让小辣椒真正成长为当地大产业。   依托中国辣椒城,新蒲新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大力构筑辣椒食品加工工业集群,围绕遵义市委“一心两翼”辣椒产业布局,立足辣椒加工贸易,深化辣椒产业发展方式,聚力推进世界辣椒加工贸易集聚区建设。目前已形成以国家级遵义辣椒市场——中国辣椒城为依托,辣椒加工园为核心,辣椒物流园为载体,辣椒智慧产业园为延伸的“一城三园”辣椒产业发展新格局。   锁定“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目标,紧紧抓住精深加工和集散贸易两个环节,做实“一城、两市场、三基地、四中心”,推动“一心两翼”突破发展,预计到年,遵义辣椒加工产值将达到70亿元以上,综合产值达到亿元以上,逐步实现“中国辣椒、遵义定价、买卖全球”的目标。   依托资源优势,遵义市不仅在白酒制造、辣椒制品、精制茶加工上发力,生态畜禽肉及肉制品加工、以竹笋和食用菌为重点的蔬菜加工、调味品制造、地方优质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也在绿色食品工业上舞出精彩。这背后,是遵义市产业基金、企业发展、招商引资、产品品牌、食品园区、科技创新、质量安全、“第一车间”及配套产业、市场营销等政策措施的强劲支撑。     年,遵义市工业增加值达亿元、同比增长4.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7%,工业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一。遵义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正越走越宽。

汇川区航天产业园。(汇川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讲好长征故事“旅游+”融合创新魅力足   背起行军包,扛起钢枪,伏击岗哨、炸碉堡……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习水县最受欢迎的旅游目之一是沉浸式体验“四渡赤水”战役。   四渡赤水实景实战体验园让习水县红色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了经济优势。据统计,这个“五一”,该县推出的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累计接待游客63.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5亿元。其中,红色旅游接待游客量超过总接待量的一半。   这是遵义红色旅游创新出彩的一个亮点。   遵义青山绿水间,处处有红色故事。   86年前,红军长征在遵义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痕迹,包括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战斗遗址、青杠坡战斗遗址等。当下,遵义市正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聚力发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产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开创“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的新未来。   依托长征文化,遵义市已实施红色旅游重点项目30余个,打造了娄山关红色旅游区、苟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余庆强渡乌江战斗遗址、红色旅游综合体等旅游项目,红色旅游产业体系正不断完善和丰富。   在红色历史、红色精神感召下,遵义旅游厚积薄发,尤其“十三五”以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遵义时作出的“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重要指示,落实党中央对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文旅融合,旅游经济增长持续井喷,“红色圣地·醉美遵义”旅游品牌越来越响,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红色旅游景区还不断推出新线路、新玩法,深度融合生态游、民俗游、研学游、乡村游等,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新业态。   “以红带绿”“以红带酒”“以红带茶”,遵义市还力推红色旅游与农业、工业、城镇、体育、医药等产业融合,相继开发出森林康养、户外运动等体验性文化旅游活动,打造了采摘耕作、农事感知等旅游产品,培育了精品客栈、特色民宿等旅游业态,形成了遵义“一心、一圈、三线”——以遵义会议景区为核心的城市休闲区;环中心城区生态、历史文化休闲度假区;天酿茅台神奇赤水西部黄金旅游线、生态茶乡乌江画廊东部精品旅游线、仡佬风情民俗文化旅游线——的大旅游、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与农业、教育、体育等多领域融合,旅游已成为遵义新的增长极。6年至年10月,遵义市累计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亿元。年,遵义茶酒文化季·消夏避暑游就吸引游客.5万人次。   回首“十三五”,遵义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革命老区换新颜——平均每年直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间接带动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据统计,目前,该市乡村旅游经营户有余家,乡村旅馆余家,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近12万人。   今年,遵义利用建党周年契机,充分利用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相关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以生动活泼、润物无声的方式,“讲述”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弘扬革命先烈高尚精神,让游客在体验中感悟崇高、升华境界,在参与中怡情养志、益德益智。遵义红色之旅已成为广大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心灵之旅、思想之旅、精神之旅。   据统计,遵义已拥有不同级别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8个、红色旅游资源单体个、红色旅游景区16个,12个红色旅游景区还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并成为9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红色旅游目的地。   在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遵义聚焦重点项目,倒排工期、强化调度,扎实推进8个文旅融合区建设,已完成《遵义会议核心展示园概念规划》等11个专项规划方案编制。向国家文物局和省文旅厅上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省级文保单位计划书64份,保护与展示利用方案41个。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万元。普查登录长征不可移动文物共计处、红军步道11条公里、红军村37个。     长征故事魅力无穷,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今年一季度,遵义市累计游客接待.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7亿元。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加快推进,遵义红色旅游正提质升级,开启新的“长征”之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诚孟锦群徐春燕

编辑韦依   编审田旻佳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