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雪岩顶上话脱贫新华社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新华社武汉2月25日电题:特写:雪岩顶上话脱贫

新华社记者王贤

早春的武陵山区烟雨朦胧、万物萌发。25日上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茅田乡雪岩顶村的标志性建筑“百年老屋”里热闹非凡、暖意浓浓。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村民代表、基层干部围坐在堂屋中央的电视机前,准备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直播。人们等待着、谈论着,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氛围。

雪岩顶,一个听起来浪漫唯美的名字,千百年来却受困于大雪封山、土地石漠化、山大人稀,交通落后、缺水缺电、信息闭塞,人们生活没有盼头、精神不振,全村贫困发生率超过60%,是远近闻名的重点贫困村。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年底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驻建始县茅田乡雪岩顶村帮扶工作队入驻,一场山乡巨变拉开序幕。

大会开始前1个多小时,村民们就陆续到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很快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热闹讨论着村里这些年的变化。

“我们感谢长航人,扶贫来到雪岩顶,水电路网都到位,衣食住行大翻身。”脱贫户龚清全编了许多顺口溜,他率先发言,一句顺口溜说得大家直点头,气氛顿时放松下来。

“村里变化太大了,水泥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口;再说吃水,村里是喀斯特地貌藏不住水,都是到处挑水喝,现在接上了自来水,水龙头一拧开,一股清泉入农家……”72岁的金启然腿有残疾,说起话来精神抖擞,“还有互联网,以前想都不敢想,打个电话还要到处找信号;现在有4G网络,80%的农户都在搞网购,八旬老头也玩起了抖音。”

“除了基础设施大变样,村里的产业也慢慢发展起来了,不仅建起了合作社,青脆李、贝母、烟叶种植和禽畜养殖风生水起;还搞起了生态旅游,办起了农家乐,吸引城里人来避暑休闲。”59岁的老党员高耀权说。

“大伙儿再说说,这些年自己的生活怎么样,变好了没,变化有多大?”记者问道。

“别看我腿脚不便,现在的生活可好了。每月有低保金,村里还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做保洁,也有收入,吃的、穿的、住的都有保障,不仅生活没问题,家里基本小康了。”金启然高兴地说。

“这几年,享国家的福,我们家真是翻天覆地,从深山里搬迁到了村委会旁的安置小区,生活很方便;吃药治病有保障,一年低保、生态补偿、养老金等各种补助加起来有两万多元,一家三口完全够用。”年近八旬的谭先高老伴患有风湿,49岁的儿子是智障患者,国家兜底保障,吃喝、养老也不用发愁。

“在村里的合作社搞养护一年能赚2万多元,自己也种了10多亩的青脆李,孩子大学毕业已经参加工作。村里有了好产业,孩子有稳定的工作,日子肯定越来越好。”48岁的脱贫户魏明双说。

说话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开始直播,大会表彰了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而长航局驻建始县茅田乡雪岩顶村帮扶工作队,就是其中的一员。直播颁奖的那一刻,大家个个堆满了笑容。

看完大会直播,已经过了中午12时,大家似乎忘记了刺骨的严寒和饥肠辘辘,继续聊着雪岩顶村脱贫的故事。

“雪岩顶村这几年有这么大的变化,首先是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好政策,然后是帮扶工作队、乡、村干部的扎实工作、辛勤付出,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位村民说。

长航局驻建始县茅田乡雪岩顶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彭琤说,5年多来,帮扶工作队和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数千万元,修建水泥路38公里,铺设水管近40公里,帮助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年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如今,雪岩顶村不仅脱贫出列,还获评国家级森林乡村,湖北省级生态村、文明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刚才大会宣布全国12.8万个贫困村和雪岩顶村一样,都实现了脱贫出列,感到非常激动,同时对未来更有信心。”雪岩顶村党支部书记李贤江说,我们要利用自己的气候、自然环境、产业等基础优势,一茬接着一茬干,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再一次飞跃。

转眼间,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20分。屋外,已不见袅袅炊烟,一条6米多宽的水泥路蜿蜒伸展,一头向山上连着家家户户和村里的旅游、避暑基地,一头向下通往山外,连接着国道、高速公路,通向大江南北、四面八方。(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