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古人云:“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但古人也说:“不出门,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对于教育者来说,既要有走遍万里山川的探索精神,更要有回归一方土地的守成之姿。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教育界的“脱贫攻坚”也进入了关键时刻。城市基础教育全面铺开百花绽放之时,农村学子仍需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来帮助他们实现美好的人生梦想。在湖北省利川市有这样一位校长,在事业顺风顺水之时毅然离开光鲜的城市,扎根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他就是利川市忠路镇中心学校校长张平。
一腔热爱做教育满心赤诚为孩子
“我时不时会想起家门口的山路,”张平说,“在城里工作的时候老梦见,那山路就像条细线,兜得很长,像条没有尽头的河。”谈起家乡,做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的张平校长,语气充满了诗意与柔情。
对家乡的眷恋成为了张平一直扎根于山村痴心不改的动力之源,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喜欢山里的自由、山里的孩子,觉得城市的钢筋水泥让人喘不过气来。所以在教育局工作时,他曾多次给局长写信说,他喜欢到山里工作,山里的学校会让他工作得更出色,就这样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到了大山。
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名在“教育圈”小有影响的中心校校长,整整近二十五年,张平从未真正离开过自己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正是山里这片土地,这方水土,滋养了他的精神和心灵,给了他厚重、大气之美,给了他教育的灵感,也让他再也离不开这里。他说,这一切的选择,皆是因为热爱。“山村教育,也可以很美好,就像一首悠远的田园牧歌。”
勤于调研找出路集思广益促发展
来到忠路镇中心学校后,摆在张平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帮助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何让师生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工作学习。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实施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整个忠路镇共30多所学校,学校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也不一样。张平遇事不认输,“有了问题,就要一个一个地解决”,喜欢刨根究底的他,为了让乡镇的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开始着手调研,对整个山村乡镇学校目前发展的劣势、优势一一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与老师、家长们“聊天”的过程中,张校长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办好学校,并不是仅仅靠一腔热情就能一蹴而就的。校长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明确的方向,具体而言,校长必须能回答三个问题:“办什么样的学校?”“为什么要办这样的学校?”以及“如何办好学校?”
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必须要构建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体系,但学校文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这是一种需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一点一滴沉淀而成的学校气质,它是体现于教师的一言一行,流露于学生的一笑一颦,并非“一拍脑袋”而成的表面文章,也不是悬挂在校园中的漂亮口号。说到底,学校文化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一点点积淀和涵养出来的。
正是意识到这点,张平校长在一开始并未急于去“设计”学校文化,而是在引导校长、教师们明确学校发展方向和育人目标的前提下,先把重心放在行动上,注重教师的自我发展,注重课程的设计规划,注重每一堂课的教学实践。
为此,他每个月都要开一次教学会或者举行教研活动、尽自己所能为各个校长和教师提供成长平台。在活动中,张平把忠路镇各学校的班子成员和优秀教师集中起来,让他们把自己的教学思考、教学反思、班级管理智慧等分享出来,让更多的教师与学校受惠。
如果问起哪个活动最让与会教师们印象深刻,那必然是《假如我是校长》,张平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校长与教师都能以同理心去理解彼此所处的位置,更好地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张平组织各个学校的老师参加,让他们站在校长的角度为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提出建议,并把这些建议反馈给现在的校长。忠路镇中心学校现下管辖30多所寄宿学校,领导不可能天天去跑每个学校,不能及时了解每个学校的情况,但通过学校老师的建议却可以了解学校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在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建言献策,为学校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忠路民族小学的一位主任写道:
假如我来当校长,我会努力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得好:“教师走多远,就能带学生走多远”,同样“校长走多远,就能带教师走多远”。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校长的站位高度决定了教师的格局和成长,校长的水平反映了教师的水平,校长的教育方向和思路决定了教师的努力方向,校长的行动牵动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走向,甚至于校长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教师的生存状态。我会努力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在工作中实践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努力使自己走得更远并把教师带远。
忠路镇小河中学的一名老师写道:
假如我来当校长,我会科学制定学校发展方针和思路。“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学校的办学思路,也就决定学校的办学出路。办成名校的校长都是有思想有情怀的校长,特别在管理方面、课程研究方面都是行家。如果我来当校长,我会把学校办到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没有行动的思想是空想,没有思想的行动是盲动。”我会与班子成员一起,与全体教师一起发展,为学生打点幸福人生。
小河小学的一位老师写道:
假如我来当校长,我会提出符合实际的工作要求。无论副校长、中层干部,还是教师,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参与而不干预,服从而不屈从,实干而不虚干,到位而不缺位,补位而不越位”是全校所有人都要努力做到的基本要求。无论副校长还是中层干部,实际上都是教师。在“提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要做一名智慧的教师,不要一味地宽容学生,而最终导致纵容学生;在“提倡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严禁体罚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智慧的教师,不要因为怕戴上“体罚学生”的高帽,而不用惩罚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在“轰轰烈烈抓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学”的今天,要做一名智慧的教师,不要因为怕学生考试排名靠后,只抓应试教学培养“考生”而不搞素质教育培养智慧的“学生”。
忠路镇初级中学的一位老师写道:
假如我来当校长,我会加强管理构建和谐校园。我会加强建设德育工程,创建文明校园;建设平安工程,创建安全校园;建设园丁工程,创建名师校园;建设课改工程,创建科研校园;建设特色工程,创建特色校园。“学校首先是培养教师,其次才是培养学生。”培养教师,首先培养自己。我会积极投身名师工程,主教数学,兼教语文等其他学科。我会学习邱学华校长,为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努力成为一个名师,带领全体教师科学和谐发展,力争部分教师成为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这些老师的“假如我来当校长”,让张平总校长和各分校校长听到了来自一线老师的真实声音,真诚而又不失意义。他会从这些箴言中,不断地反观自己,更多地走到教师教育教学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发现名师、培养名师。同时,他会更加理解了孔子所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意义,校长要“谋”校长之事,而不能越俎代庖,事必躬亲,放手让副校长、中层干部和老师们去做好他们应当做的事情,这是信任,也是对他们生命的锻造,这会让他们更好更快的发展起来。诚如是,学校所有的人,都会人尽其才,各司其职,把工作做得越来越好,而且,他们因为做得好和发展快而感到工作更有价值,生命里有幸福音符的回响。所有人都发展了,学校也就有了蒸蒸日上的气象。
山村课程有特色双师课堂获好评
教育者之于学生的使命,就像农夫之于庄稼一样。农夫要种好庄稼,就要遵循庄稼的生长规律,教育人同样要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唤醒其与生俱来的潜能和智慧,让每个生命自由舒展,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山村的课程,就要带点山村泥土味儿。这也是张平理想中“田园牧歌”式教育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笔。他要把大山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包括活跃于各个领域的民间艺术,都纳入到学校课程中去,成为孩子们身边的“活教材”。
忠路镇校园文化的打造是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顺势而为的。忠路镇民族小学所在的地区盛产茶叶,当地的茶叶长势非常好,于是学校打造茶文化品牌课程,从茶叶的采摘到加工,再到泡茶手法,都纳入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小河中学来自水彬之乡,水彬这种稀有树种就成为了小河中学的新名片。从学校生长之地汲取的山村文化是促进每个生命得到舒展、成长的文化,也是学校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诗意化表达。“这样带有山里泥土味的课程,就是‘有根’的教育,也是最好的德育载体,最好的美育路径。”张平校长相信,这必是送给学生们的一份厚礼,“多年之后,当孩子们最终踏入社会,即使走向社会的四面八方,依然会记得家乡的一草一木所给予他们的滋养与教化,就是我们今天做法与努力的硕果。”
有了带有大山气息的特色课程还不够,年疫情期间,张平多方联系、争取,建成了利川市第一个颇有特色的“双师课堂”教学体系。
在利川市忠路镇狮子坝小学,孩子们齐声回答老师问题的声音格外响亮,然而这堂课真正的授课老师却并不在教室中,而是远在利川市忠路镇民族小学,双师课堂任课老师朱雪霞老师正在通过专门的授课系统,为狮子坝小学的孩子们上课。
双师课堂摒弃“老师只负责授课”的固有思维,学生在两位专业老师陪伴下学习。一位老师负责授课,一位老师负责辅导,授课老师专业知识讲解,辅导老师1对1复习巩固、贴心陪伴。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学习的意义,教育的温度。双师课堂摒弃传统填鸭式教育,开启对话教学新风格,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丰富有趣,上课形式别开生面,学生们喜欢上了这样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听得懂、有收获。
双师课堂的设计并非起源于张平校长的教育理念,而张平却把它用到了极致,以至中央电视台12频道专门报道此事。面对学校教学水平上不去,学生沟通难度大的问题,张平认为应该从培养教师水平做起,教师当置于学校管理中的第一位,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引领学生成长的核心力量。提升了教师的整体水平,接下来就是提升校长的团队管理能力,学校管理的本质就是为教师和学生赋能,激活他们内心的自我成长需求。张平校长认为管理的最高的水平就是管人心,抓住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都需要被尊重、成长的需要。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张平坚信,困则变,变则通,变的本质就是生长。校长带领的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如果能产生1+12的成果,意味着团队成员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彼此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在这样的协作精神下,学校的双师课堂开展的十分顺利,教学水平也是蒸蒸日上。
疫情隔屏不隔爱,线上课堂连“家校”
年是特殊的一年,湖北省的大部分学校因疫情上半年都没有开学,一直让学生线上学习。为此,忠路镇民族小学组织23名班主任分班召开班级线上家长会。在一个个直播间里,班主任老师化身心理辅导员,对学生家长进行疫情防控指导,宣传防控疫情小妙招,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面对疫情,进一步提高科学防范意识,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坚定信心、同心战“疫”。
在学习上,老师们的指导更加详尽。得益于双师课堂的成功,老师们结合上学期线上教学实际效果,力争做好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无缝衔接。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在家网络学习的生活,老师们希望家长继续做好孩子学习的陪伴者,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学工作,陪伴孩子们共同制定学习、生活计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习习惯等,做孩子学习的监督者和引导者,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班主任老师还就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与家长们进行了交流探讨,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山村教育如何才能不迷失,不盲从,不落后,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校长张平的回答是:向大自然、向土地、向山林中去寻找答案。
大山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在散发着乡野气息的泥土中,得到自由而恣意的生长,就像“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大山教育,就是要让教育回到原点,让教育回到教育规律,让教育散发出生命该有的迷人气息,为大山教育找到一条“回家的路”。茶园、水杉、池塘、古村、山野,一草一木,最美的大山教育,会吸纳整个世界为教材;最美的大山教育,四季轮回,在每个季节,让每个生命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拔节。
记者在利川市采访已一月有余,可是,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依然在眼前不断浮现。如今的山村,已不是陶渊明生活时代,不需要喝酒赋诗,因为今天的孩子不想做“渔夫”,他们向往山外世界,向往未来的灿烂。所以张平喜欢山村教育,因为那里有山水为伴,有蓝天为友,更在于他能够把学生带到诗意的远方。
顿时,记者思维豁然打开,张平校长为什么选择走向山村,坚守山村教育,因为那里有蓝天白云和清水绿山,有诗意的山村教育生活,如老子所说“道法自然”之美。也因为,他心中有大山,更有大山里的孩子,在孩子们幸福成长的时候,他也就有了萦绕不去的幸福感。也是他朴实的精神世界。
裴斯泰洛齐说:“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部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这是张平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沿此方向,田园牧歌一样悠远而辽阔的教育美景,未来似乎也正在他的眼前徐徐展开……
来源:教育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