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老朋友建始三代艄公义渡百年坚守大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楚天都市报8月14日讯(记者陈俊)山势连绵,山路弯弯,大沙河依然在静静流淌,百年义渡的老万家有了些许变化。

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一条蜿蜒的小河划开了起伏的群山,滋养着这里一片勃勃的生机和耕作的人群。过去百余年的沧桑岁月中,大沙河村万其珍家族三代人在此接力义渡,方便过无数的过河人。

立秋后的一天,楚天都市报记者再访大沙河渡口,76岁的万其珍依然每天当摆渡人,儿子万芳权抽空就来搭把手。这几年旅游热起来,渡口的游人熙熙攘攘,这天县里电力公司还派人来在渡口装了盏路灯,“今后再也不用打着电筒划船了。”

三代义渡百年登上央视

大沙河村掩映在一片山峦之中,徐家岩山和花尖角山耸峙入云,从南北两岸护住渡口。今年76岁的万其珍是大沙河村农民,他一家五代人年分文不取的,方便了恩施市、建始县相邻4个乡镇数以万计村民的农耕和出行。

今年4月7日,央视一套《欢乐中国人》播出万其珍家族在恩施义渡百年的故事。中国故事讲述人李晨以《承诺》为题,讲述了“一个承诺,一家五代人年分文不取的,诚实守信震撼了亿万中国人的故事”。万家摆渡第一代人是万作柱,这一划,从清朝划到了民国,一划就是整整40年,后来他岁数大了划不动了,儿子万述材替父摆渡,又划了40年。

万家来之前,大沙河村村民都是用三块木板来渡河,每年有人溺水身亡,而万家作为摆渡人的百余年间,从未出现过一次事故。大沙河说宽不宽、说窄不窄,许多村民农田与住所分隔在河两岸,每天绕路往返非常不便。万作柱会划船,见此情景,便变卖了家当,造了船送村民过河,并承诺不收一文钱。万其珍作为万家摆渡第三代人,又接过了船桨。为一次善举,许一份承诺,年的坚守,万家用信义在河的两岸架起了一道桥梁,他们世世代代以浆为笔,书写着这段关于承诺的故事。

游人多起来,渡口安路灯

8月初的一个中午,太阳明晃晃照在山里,闷热潮湿,万其珍站在河边石屋的阴凉处,等着过河的人。

“现在很多村民都搬走了,只剩一两户人家每天还要过河。”老万指着对岸山里的一间房子说,那家养的羊每天来吃草,到晚上就回去。老万年纪大了,但身子骨清癯硬朗,除了近两年来右边膝盖偶尔酸痛,并无大恙。记者上船体验,老万解开揽胜甩起桨叶,一个漂亮的转弯,小船调头划开细浪,将水面阳光斩成万点碎金,桨声伴着一道道水花,小船轻盈地掠向对岸。短短几分钟后,转过一道小弯,小船隐没在对岸水边树后,这一趟,老万仅仅用时约5分钟。

乘船的村民不多,不过,这几年万家义渡出名了,大沙河也跟着成了小小的网红景点,周边县市的游客来建始旅游,很多都要顺道来大沙河看一看,坐一坐老万家的渡船。“多的时候一天好上百人呢,来看看山和水,这里风光还是很秀丽的。”万其珍的大儿子万芳权笑着说。万芳权也经常帮父亲撑船,成为万家第四代船工。他笑言,自己很小就会撑船,并且很乐意接手这几艘小船,如果他老了,村民还有过河的需求,就让他的儿子继续。

摆渡生活是孤独的。每逢无人过渡,老万就拴住小船,走进小屋。渡口小屋没有电,他点燃煤油灯,燃起柴火,水一会儿就烧开了。采访当天,正好有电力公司的工人在岸边忙着,一根刷漆的电线杆已经准备好,工人们正在走线,很快就可以装好一盏路灯。万芳权说,以前晚上只能打着手电划船,一手拿电筒一手握桨,不知道掉了多少电筒在河里,现在有了路灯,今后渡口就更亮堂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