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5日,巴东县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成立,成为我县第个村(社区)。
冯家湾安置小区作为我县规模最大的易迁安置小区,成为晴帆园社区的主体部分。
近日,记者走进冯家湾安置小区,探访安置小区社区化管理模式和经验。
实行“居民自治”管理模式
“老肖,身体咋样?没事多出去转转。”冯家湾安置小区居民、网格员桂小军对居民肖毅彪说。
“我和爸爸是易迁户,分到了50平方米的房子,还能在小区工作,真是幸福!”桂小军介绍,作为社区网格员,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爸爸,还能有份收入。
晴帆园社区书记桂家华介绍,冯家湾安置小区41栋楼分为7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1名网格员,负责各网格的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工作。社区针对易迁群众设置了13个公益性岗位,包括网格员、环卫工人和食堂厨师等。
自己事自己管,社区实行“居民自治”管理模式。
“目前正计划将楼栋长与环卫、综治等公益性岗位有机结合,让更多居民参与社区管理。”驻社区“尖刀班”负责人李安鹏说,经过摸底统计,社区还将名残疾对象、14名独居老人、3名孤儿等群体纳入网格定点服务范围,同时,社区红花岭、蔡家老年公寓还安置了五保老人。
让易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
“以后,走到学校只要15分钟!”5月8日,社区一年级学生谭江山指着不远处新建的神农溪中小学说。
谭江山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其由外公、外婆租房陪读上完幼儿园。一年房租、学费要几万元。“经常梦见爸妈陪我一起玩,醒了却找不到他们。”谭江山说,今年却不一样,父亲在学驾驶技术,准备跑货运,就在家乡就业。
住新房、就读新学校、有父母陪伴,谭江山的生活渐渐改变。
和他一样,余名易迁家庭的孩子享受到安置小区社区化管理带来的好处。
冯家湾安置小区紧靠神农溪中小学、京援创业扶贫园。易迁群众住在学区,出门就是厂区。
居民向贤玉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折叠无纺布衣服的件数。“一个月挣千把块钱不成问题。”4月3日,向贤玉在社区网格员江永桂的引荐下,成为京援创业扶贫园剑锋实业公司的工人。
“只要不懒,总有口饭吃。”易迁群众谭文辉很知足。他在县城打零工,妻子在扶贫园电商公司打工,夫妻俩每月收入余元。
“上学、上班一步到位,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谭文辉表示,一定继续奋斗。
官渡口镇党委书记熊学红介绍,京援创业扶贫园共入驻8家企业,神农溪中小学距安置小区不到1公里,小区内广场、公共停车场、商超等一应俱全,让易迁群众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巴东县融媒体中心出品恩施日报全媒体记者丨付瑞勇编 辑丨周开月编 审丨高小燕
往期回顾
■致敬白衣天使 单艳平看望慰问护理工作者代表
■最美的芳华,最美的你!
■牛洞坪,一个带着米香的村落
■全国防灾减灾日丨来涨知识吧,助你成为“防灾答题王”!
■
巴东车主莫再乱停,小心罚单!■母亲节,让我为您画点话
■高清大图丨高山草甸、万亩杜鹃……探绝美秘境小神农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