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院里,91岁的魏怀斌蹒跚前行。解放战争时腿上留下的枪伤,每到阴雨天仍然会隐隐作痛,牵引着老人的思绪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至今,老人最爱的仍是那身军装。那是必胜的信念,是无畏的勇气,更是他青春与热血时光的最好见证。
18岁参军,南征北战;29岁转业,东北开荒;33岁回乡,造福地方。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魏怀斌始终坚信——跟着共产党走,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近日,记者一行远赴武乡县丰州镇平家沟村,听这位老战士讲述他的英雄故事。
图为:魏怀斌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全家上阵战场锻铸真英雄
年,魏怀斌出生于武乡县丰州镇雨沟村一户贫苦人家。那时的县城及周边,不仅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决死队,还有军阀部队、日军及伪军。魏怀斌父亲参加的正是共产党领导的决死队。父亲参军后不久,哥哥也加入了决死队。父子俩参军的第二年,年仅16岁的哥哥便在武乡县磨盘山战斗中牺牲。
年,一直在地主家做长工的魏怀斌年满18岁。在家庭教育和革命思想熏陶下,他响应当地政府号召,踊跃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那时老百姓就认一个理,只有共产党才能让咱穷苦百姓翻身做主人,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保护自己的胜利果实。”回想起参军时的情形,魏怀斌记忆犹新。
入伍后,魏怀斌被编入江汉军区部队,成为一名司号兵。“军号声是激励部队士气的特殊武器,是冲锋的指令。”魏老回忆说,每到冲锋时,他的号声一响,战士们就像下山猛虎一样跃出战壕,向敌人冲去。伴随着胜利的冲锋号声,他跟随部队一路南下,从河南、湖北一直打到广东。在攻打湖北建始县城时,他所在的团被敌军优势兵力包围,在奉命通知三排撤退返回时,两颗子弹打穿了他的小腿。魏怀斌感到一阵钻心疼痛,当即摔倒无法行走。
“八班长,快背上小魏撤退,我掩护。”看到魏怀斌负伤,身边的九班长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呼喊战友快撤。八班长急忙背起魏怀斌冲出包围圈,而为了掩护他们,年轻的九班长英勇牺牲了。“这么多年,总会想起掩护我而牺牲的班长和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回想起故去的战友,魏怀斌禁不住热泪盈眶。
魏怀斌随部队到达广东宝安后,承担起在大山里挖战备工程的重任。“我们的任务就是放炮挖掘山洞,山石坚硬,每天一般只能挖两米左右。”魏怀斌说,“我当时是连指导员,大家干劲都特别足。那时虽然很累,但每个人都不曾松懈,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卫我们的祖国、家乡和亲人。”历经战场上的洗礼,魏怀斌变得更加坚毅勇敢。
脱下军装“北大荒”里建功勋
年,魏怀斌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脱下军装,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从炎热的广东奔赴寒冷的“北大荒”,支援当地农垦建设。
魏怀斌至今仍记得那个下着大雪的冬日。当他们下车后,看着被白雪覆盖的广袤大地,心情无比激动,大家高喊着口号,立志要将“北大荒建成北大仓”。魏怀斌带领同来的30多名复员官兵开始搭建居所,开垦荒地。“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激励着他们走过了那段艰苦奋斗、斗志昂扬的开拓岁月。
投身“北大荒”建设的五年,魏怀斌和昔日的战友一起种粮、挖煤、炼油,用火热的激情,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北大荒’建设初期,条件非常艰苦,有三四年时间我们就住在地窨里。战时双腿负过伤,遇到又潮又冷的居住环境,就会疼痛难忍,最严重时几乎无法劳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魏怀斌说,“那时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自己却不能给国家出力,非常内疚,于是便申请降低一级待遇,希望给国家减轻负担。”
那时的“北大荒”,茫茫荒原、荆棘丛生,但却是魏怀斌奉献青春与热血的地方,他希望将生命融入那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在每个被病痛折磨的日子里,尽快好起来,投入“北大荒”火热的建设中,成为他心中唯一的期待。
年,因腿伤始终不见好转,魏怀斌不得不告别深爱的黑土地,回到山西老家。“那段日子虽然苦,但日子过得很有激情,每天多刨一镐仿佛都离‘北大仓’更近一步。”即便回乡许久,魏怀斌还是会怀念那段开荒的日子,默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