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农民日报》头版刊发《富学乐美惠农家美丽乡村绽新颜——贵州省余庆县“四在农家”赋能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报道贵州余庆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拓宽了农民“富”的途径、凸显了农民“学”的效果、丰富了农民“乐”的内容、提升了乡村“美”的内涵,全县乡村处处展现新魅力、新姿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正逐步成为余庆乡村的一抹亮色。具体内容如下:
认识贵州省余庆县,是从一句俗语开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位于乌江之滨,黔北腹地,只有22万多人口的小县城,这些年来成为大家争相参观考察、体验生活、感受乡村的好去处。
从省会贵阳到黔北余庆,多公里的距离,高速公路成为最快捷的出行方式。进入余庆境内,一栋栋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树木葱茏,鲜花盛开,路在绿中,人在景中……一村一落皆是景,美丽乡村扑面而来。
余庆真美,这是到过这里的人发出的由衷感慨。这种美是自然之美,乡村之美,生活之美,更是当地党委、政府为民谋福利锲而不舍追求的美。
年前后,在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之时,余庆县在全县农村开展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多年的实践,余庆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拓宽了农民“富”的途径、凸显了农民“学”的效果、丰富了农民“乐”的内容、提升了乡村“美”的内涵,全县乡村处处展现新魅力、新姿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正逐步成为余庆乡村的一抹亮色。
富在农家增收入生态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眼下,乌江沿岸的余庆县花山苗族乡万里村隔山门生态茶园青青绿绿,薄薄的烟雾萦绕,白雾弥漫中苍翠隐隐,茶园的主人朱光发在茶树间来回穿梭忙碌着……
“这里山水交融之间,孕育出优良的生态环境,全村余户村民种植茶叶,共有茶园面积亩,年产值万元左右。”因茶致富的朱光发对这片茶园有着深厚的感情。
隔山门茶园是余庆县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的一个缩影。
乌江流经余庆61.9公里,境内峰峦叠翠、气候温润、茶林共生,森林覆盖率达到61.81%,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居遵义市第一,良好的生态造就了余庆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独特优势。
如今,余庆县有茶园面积21.3万亩,茶产业已成为该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8万名群众因茶兴业、因茶致富,已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
连日来,余庆县大乌江镇凉风社区石印有机大米基地翻耕机来回穿梭,田间地头呈现人忙机欢的场景。
绿树掩映、生态环境良好的石印一直是余庆县的水稻主产区。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陈刚怀揣浓浓乡情回到家乡,承包了余亩闲置农田种植有机水稻,探索“公司+农户”模式,年获得了有机产品证书,并注册了“石印”商标,走上了组织生产、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发展路。
据了解,石印有机大米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余亩,同时带动周边余户村民发展有机水稻余亩。
石印有机水稻基地也只是余庆县10万亩水稻种植的一个缩影。农家书屋、稻田音乐节、民宿客栈……“石印”正在依托水稻种植打造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学在农家长智慧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
早上8时,龙溪镇红军社区村民孙宋军放下手里的锄头,打开“钉钉”软件,进入“余庆县龙溪镇农业服务中心直播群”。此时,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田洪刚正在直播间里,给大家讲解近期果树生长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如何施肥、如何防护病虫害,主播都讲得清清楚楚,我们一听就懂。”孙宋军连连称赞。承包了亩土地种植苹果桃的孙宋军,前些年,由于缺乏技术管理,种植的桃子收成一直不理想。近两年来,通过一场场直播孙宋军掌握了果树的种植技巧,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技“土专家”。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示范县,余庆县全力建设“数字乡村”平台,将数字化融入农业、生态、乡村治理、城乡融合等方面,让村民在手机上就能学技术、学法规、学政策、卖东西。
“这里是海拔多米的高山有机茶园,这里的茶叶,芽头特别肥厚,口味特别清香。”当下正是春茶销售时节,“乡土主播”田茂仙通过学习网络直播后已经能熟练地开展直播推销茶叶。
看见线上直播能卖茶,余庆的很多茶农纷纷学习网络直播销售茶叶。同时,该县人社部门通过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点对点”指导,帮助茶农用好网络。
余庆数字乡村建设多点开花,农民获益匪浅。龙溪镇依托“数字龙溪”平台等活跃了农村文化;白泥镇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