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皮肤病的好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7875/
□鄂州日报记者夏阳
王家璧后裔王师儒先生〔左〕在接受华师大周国林教授专访
一本薄册揭开尘封的历史
研究百年前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业内人士很看重一本薄册——
《出自敌对营垒的太平天国资料》。该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年5月出版,
其作者之一是皮明庥,已故著名历史学家。
该书的序中,作者记述了对王家璧史料研究的经过。
书中记载:年,湖北省图书馆孔宪凯同志赴湖北各专县征集古籍,得知王家璧的书文手稿在土改时运至鄂城县新华书店,遂往寻觅。在县新华书店楼上,果见散置着王氏的大批书籍、手稿、信函,由于日久年深,无人过问,虫蛀鼠啮,多已损毁。孔宪凯同志为了保存这批资料,随即悉数装箱,运回湖北省图书馆,以尽典守之责。由于工作繁忙,人力有限,这批资料进馆后,却一直未能清理。
上世纪70年代末,该书作者对这堆卷帙浩繁数达一千万字以上的文稿进行了初步清理。文稿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清理的重点是把与太平天国有关的部分择出,并加以分类编排,辑成此书。
湖北是太平天国前期占领区,也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活动区。太平军三克武昌,四克汉口、汉阳,在武汉地区雄踞千日之久。
与武汉毗连之鄂城县(原武昌县),是太平军和清军多次交兵的战场,至今还有很多关于太平军的遗迹和传说。而参加镇压太平军的鄂城文人王家璧,在其文稿中对太平军及清军镇压太平军的活动多有记述。
由此,这本装帧极为普通的小册子,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书信中的历史记载“现闻贼匪窥视武昌省城。省城上游之金口等处,亦必加意防截贼党之续至。抚臣等筹办防堵已久,现宜乘贼尚未齐,随到随歼,急击勿失。惟省城下游百八十里与黄州府城对江为武昌县城,昔吴孙权移都于此,六朝遂为重镇,实自古用兵之地。”
“沿江一带,如江夏之青山,黄州之阳逻、团风、三江口,武昌之樊口,大冶之道士洑,蕲州之州城,广济之田家镇、武穴,皆为扼要地方;黄州府城、武昌县,皆宜派得力将弁,带兵固守;而阳逻江面较狭,道士洑江面宽不过十丈,实为吴楚门户关锁,矶险水急,此皆沿江要隘之在省城下游者也。诚恐贼因省城难攻,潜师东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又蹈岳州覆辙,则东南数省,无不震动矣。应请皇上迅速严密敕下督兵各大臣,留意筹划,策其万全。东南大局,实系于此。……
再湖北省城陆路亦可十余日径达江南省城,江夏县属之土桥,武昌县属之葛店、华容等处,系必由之路,亦应请敕下督兵各大臣派委得力员弁,严密防堵。”
这是摘自王家璧年的《上大家大人书》,文中详细表达了自己对鄂东本地御“贼匪”(太平军)之策。史料记载,王家璧(年至年),字孝凤,又字月卿,号连城。
湖北省武昌县(今鄂州市)人,其先世居黄冈,后徙居武昌。王家璧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年,王家璧中进士,授兵部主事,充顺天乡试誉寻官和会试受卷官。年,王家璧进京到兵部供职,曾任武库司行走、实录馆校对官等职。
太平军起义金田后,向北进军,至年底,克湖南岳州,直叩湖北大门。此时,王家璧为清王朝谋划江防要策,提出要扼守鄂东各要隘,预防太平军东下南京。他的这些主张由太常寺少卿雷以诚(亦为湖北人)上奏朝廷。
年,王家璧丁母忧归里。此时,正值太平军西征湖北。从年开始,在籍的王家璧就和范庶、常鸣谲在武昌办团练,防御太平军。期间,王家璧还不断上书清军将帅,为之出谋献策,并倡率乡里,集资饷军,得到了曾国藩、胡林翼、塔齐布的倚重。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王家璧协助左宗棠在河南、直隶及运河两岸参加围剿捻军活动。年,左宗棠和陕西巡抚刘典为了平息回民起义,除继续用兵之外,欲求所谓治本之策,派王家璧在关中讲学,进行辨邪正、明顺逆的说教,以笼络人心。
年,王家璧因气喘病复发,卒于京师,时年70岁。王家璧爱好舞文弄墨,除著述外,也喜抄录,“闻异书必借读或手录之”。据初步统计,王家璧所留文献中,与太平天国有关资料达万字,且存有不少与湘军将领的来往函牍,其中包括曾国藩、曾国荃、胡林翼、左宗棠、李续宾、杨载福等人的信件,仅胡林翼致王家璧书就有32封之多,这些信件对清军和太平军在湖北等地区的战况和军情记叙颇多。
访王家璧后人商量研究事宜
王师儒是王家璧嫡曾孙,系建始县文史会员,年逾九旬,在市城市福利中心安度晚年。
年,《荆楚文库》编委会副主任、华师大博导周国林教授专程来鄂州拜访王师儒,就王家璧档案整理一事进行了商量。
据王师儒介绍,年前后,他家住在鄂州城区八卦石,一幢多平方米的老屋,屋里存有其曾祖王家璧留下的资料,被分装在十几口楠木做成的箱子里,箱子里面还有好多副对联,康有为、左宗棠的均有。
“当年,我结婚时,母亲还拿出来挂在堂屋,作摆设用。”老先生回忆道,大学毕业时,王师儒被分配到地处鄂西的建始县工作。
“母亲去世得早,自己也没有兄弟姊妹。到鄂西工作前,清理了一下先祖留下的资料,交给了当时的鄂城县新华书店。”老先生说。
后来这批资料捐给了省图书馆。资料捐献前,省图书馆与王师儒联系过。由于路途遥远,王师儒没有回家,而是由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鄂城县新华书店把档案运走。直到现在,王师儒仍保留着省图书馆当年给他的信函及寄给他的赠书酬谢。
老先生将省图书馆与他之间的信函给我们看。年4月29日的一封省图书馆信函中写道:“来函敬悉,愿将家藏古籍全部捐赠我馆,这种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大公无私之精神,至为钦佩,谨致以深切谢忱。现已照来示,将鄂城县新华书店楼上书运至我馆。深幸王家璧凤公手稿比较完整,其余大都霉坏残缺,诶清理后再将目录专函寄上。”
周国林教授认为,作为资料性质的书,不受时代限制,记录当时的历史,是很珍贵的资料。特别是王家璧本人的日记、书信、手稿,和亲自整理的鄂东晚清名人遗稿,极有社会价值。他建议,鄂州应成立一个王家璧文献整理的机构,可考虑将《王家璧文库》纳入荆楚文库来,并加以研究。
《荆楚文库》的编纂出版是湖北省目前最重大的文化建设项目,由章开沅、冯天瑜两位学界泰斗任总编辑,我省20多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任编委。原湖北省图书馆副馆长阳海清是编委之一。
王家璧的手稿归诸湖北省图书馆时,阳海清先生花了相当长时间始将其整理,并写了提要。目前,阳海清已针对王家璧档案的整理目录,提出了入编《荆楚文库》的建议,提要达13条之多。
〔原载.7.11《鄂州日报》〕
附录
王家璧编著整理部分书目〔省图阳海清先生整理〕
经部
古微書輯補箋註不分卷
周易引經通釋十卷
乾惕軒周易述贊(一名周易述贊)一卷
洪範通易說一卷
緯書箋註一卷
古微書輯補箋注不分卷
伸顧一卷
史部
清宣宗成皇帝實錄校對日記一卷
王家璧手輯張澐卿奏稿一卷
王家璧奏草(一名狄雲行館奏議)四卷
孝鳳公奏議偶錄一卷
孝鳳府君(王家璧)行狀一卷
先考孝鳳府君(王家璧)行狀一卷
王氏家談二卷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會試硃卷一卷
附道光十九年乙亥科順天鄉度硃卷一卷
[鄂東]王氏宗譜不分卷
緬甸風土詩一卷
直隸水田簡要事宜(一名畿輔水利議)一卷
王家璧書札不分卷
鄂州那些事
子部
玉柄麈尾一卷
老子融解二卷
陰符經融解一卷
集部·丛书部
夢澤集二十三卷
侍御遺草一卷侍御遺草補輯一卷
江寧詩抄一卷
朱陵洞稿三十三卷中州賦錄一卷
樸園公雜鈔一卷
洣閣孤吟二卷
北上郢吹曲一卷附錄無題一百以韻
清代前期別集之屬:
智林村詩稿不分卷
智林村遺稿不分卷
智林邨稿拾遺一卷
長迹園遺稿不分卷
青蓮華集(一名青蓮華樓稿)不分卷
王補菴先生詩集續抄(一名智林邨詩稿續鈔)不分卷
智林未刻稿不分卷
蒙春園集三卷
雪坡賸草一卷西园诗稿一卷
恬菴公詩稿一卷
王子壽詩文不分卷
王子壽詩文不分卷
貽榖堂稿四卷
讀未見齋詩鈔一卷
王柳村詩稿一卷
狄雲閣稿本不分卷附緬甸風土詩一卷
狄雲山館詩草初編不分卷
狄雲山館詩草續編不分卷
文体春秋
狄雲山館古文(一名孝鳳公少作古文)不分卷
狄雲山館文(一名少鳳公古文)不分卷
王家璧文稿不分卷
王家璧時文一卷
孝鳳公時文不分卷
王家璧道光間書札一卷
王家璧家書一卷
槐堂尺牘存槀一卷
王家璧致胡林翼及僚友函一卷
王氏家集(一名狄雲行館偶刊)不分卷
孝鳳公書札偶錄不分卷
王家璧試帖詩不分卷
王家璧詩文手稿不分卷
王家璧詩文稿不分卷
王家璧編年稿(一名資政公稿本)不分卷
王家璧手稿一紮不分卷
狄雲山館談助(一名師友詩文偶鈔,或名王家璧手輯歷代名家詩文)不分卷
關中書院課藝待梓稿不分卷
郢雪初編一卷
楹聯集句不分卷
資政公五十壽言(一名恬菴公五十壽言)一卷
家集之屬
片玉集七種七卷
片玉集後編二卷
華寶集(先正典型)一卷
[黃岡]王氏家集殘稿不分卷
王家璧雜著九種
清宣宗成皇帝實錄校對日記一卷
王柄塵尾一卷
緯書箋註一卷
洪範通易說一卷
鄂州那些事
老子融解二卷
清林壽圖題識
清趙新僭跋
陰符經融解一卷
司馬法融解一卷
吳子融解一卷
王氏家談二卷
湖北省图书馆原副馆长阳海清先生对王氏书稿的说明:
王家璧估近千萬字以上手稿歸諸湖北省館時淩亂不堪,我花了相當長時間始
將其集本清理,并各種寫了提要。這些提要文字,後來輯入了中南、西南地區省、市
圖書館《館藏古籍稿本提要》。
即以其詩文集而論,既有草稿又有正稿,既有階段性稿又有彙集編年稿,還有
他人抄本,卻少有最終全面之定稿。欲編出其全稿,需對這些本子逐一進行比較、
核對、清理。
斯編以版心印有“王氏家集”之朱格稿紙謄正,再由家璧訂正,故將其定為誒
“著者手訂稿本”。然稿僅一冊,其篇幅只有其去世前一年做的《編年稿》的二十分
之一。
末附《緬甸風情詩》六十四首,均為七絕。前有題解後有跋,述其寫作原委。是
家璧唯一付梓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