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湖北省的恩施州。
作为湖北省的自治州和第11大城市,恩施州现在管辖着8个县级区划,总人口超过万。那么,这8个区划的具体划分是如何逐渐形成的呢?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西邻巴蜀,东接皖苏,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截至年,湖北省总人口超过万,是我国人口超过万的省份之一。
在年,湖北省的GDP总量达到了5.37万亿,发展水平较高。此外,湖北省气候宜人,粮食产量丰富,品种多样,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赞誉。
历史上,朝廷在其他区域出现饥荒时,常常会从湖广地区调运粮食。年,湖北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总产量达到.23亿斤,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年,湖北省在油料、茶叶、园林水果、蔬菜及食用菌等领域的产量均实现了不俗的增长。其中,油料产量达到了.19万吨,茶叶产量为41.99万吨,园林水果产量达到了.00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更是达到了.93万吨。
在畜牧业方面,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了.59万吨,禽蛋产量为.96万吨,生猪存栏为.92万头,生猪出栏为.15万头,水产品产量则达到了.42万吨。
目前,湖北省下辖了12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共计13个地级区划。这13个地级区划分别是: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和恩施自治州。
其中,武汉市作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湖北省的骄傲。此外,湖北省还有3个省辖市,即天门市、仙桃市和潜江市。
虽然它们是省辖市,但它们仍然是湖北省的一部分,为湖北省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恩施州,这座位于湖北省的地级行政区,以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全称而知名。在年,恩施州创造了粮食总产量.77万吨,油料产量11.75万吨,烟叶产量4.86万吨的佳绩。
此外,蔬菜产量.34万吨,茶叶产量12.3万吨,园林水果产量33.33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36.50万吨,禽蛋产量4.86万吨的成绩同样令人瞩目。
据年数据显示,恩施州常住人口多万人,户籍人口超过了万,GDP总量超过了1亿。
而它的行政区划框架包括了2个县级市、6个县,即恩施县级市、利川县级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
那么,这个行政区划框架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元朝时期,我国的行省制度逐渐形成,湖广行省管辖范围广泛,包括现代的湖北、湖南、贵州等地,但由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水网密布,管理起来颇具挑战。
明朝建立后,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框架,湖北、湖南被合称为湖广省。然而,由于湖广省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且水网密布,管理难度仍然很大。
到了清朝时期,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对区划框架进行了调整。年,清朝正式建立了湖北省和湖南省。
到了清朝中期,湖北省由10个府、1个直隶州、1个直隶厅组成,分别为武昌府、汉阳府、安陆府、襄阳府、郧阳府、德安府、黄州府、荆州府、宜昌府、施南府、荆门州和鹤峰厅。
总的来说,我国的行省制度经历了元明清三朝几百年的时间,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湖北、湖南等省的区划框架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恩施州及其下属县的旧时管辖:施南府管理5县,包括恩施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和利川县,巴东县和鹤峰州则归宜昌府管理。
年清朝灭亡后,湖北省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对各地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到了建国初期,战争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的时期。
湖北省各地开始组建各个专区。
年,恩施专区正式成立,管辖了恩施县、利川县、建始县、来凤县、咸丰县、巴东县、鹤峰县、宣恩县等8个县。
在五六十年代,湖北其他专区的区划发生了许多变动,然而恩施专区的区划框架基本保持不变。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专区更名为地区后,恩施专区也随之更名为恩施地区,管理范围依然不变。
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湖北省下辖的各个地区开始进行区划调整。
根据实际需要,年8月19日,恩施地区被撤销,建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该州下辖1个县级市和7个县,分别是:恩施县级市、巴东县、建始县、利川县、来凤县、咸丰县、宣恩县和鹤峰县。
随着鄂西州经济的繁荣发展,年11月14日,利川县被撤销并重新组建为利川县级市。为了满足管理需求并突出地域特色,年,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为恩施州。
截止到90年代中期,恩施州已经形成了2个县级市和6个县的行政区划。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各省下辖的自治州,并没有下辖区,只有下辖县和县级市。
当然,出于区域发展的综合考虑,进入21世纪以后,恩施州又陆续成立了高新区、经开区等新区。这些新区属于功能型区划,并不是行政区划,一般不会被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