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三峡:“利川”轮首航川江
年2月15日~3月9日,“利川”轮成功首航川江,船长立德乐。立德乐的英文名ArchibaldJohnLittle,在中国近代川江航运史中常译作“立德乐”、“立德罗”或“立德”。
立德乐欲驾驶轮船航行川江的想法由来已久。
年,立德乐第一次乘木船入川,沿途仔细观察,在滩急水险之处,认真记录下来。有时他泊船村镇,上岸与当地人交谈,了解峡江滩情。立德乐期待着有朝一日亲自驾驶轮船,从宜昌开到重庆。
年2月,立德乐在英国花1万英镑订造的“固陵”轮抵达宜昌,准备试航入川。当时,重庆还不是通商口岸,外国轮船进入川江是赤裸裸的侵略行径。此外,机械化的轮船通航后,成千上万的木船船夫与纤夫会失业。因此,三峡内上万名船民强烈反对,并得到社会人士的广泛支持。清政府无奈指派地方官员与立德乐磋商,劝其放弃进川计划。可是,立德乐不肯退让,双方相持不下。最后,经总税务司赫德出面调停,商定将该轮以12万两白银的高价卖给中国海关,交换条件是立德乐于10年之内不得再次置轮入川。
从年开始,立德罗做梦都想着驾轮进入川江。
光绪十六年(年),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在北京签订。该条约中,重庆作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商雇用华船或自备华式船只,来往宜渝间运货。
光绪二十一年(年),立德乐高薪聘请来自英国的一位有着实际经验的峡江航行专家蒲兰田,组成测量队深入峡江水道,实地勘察川江宜渝段,绘制航运图。蒲兰田测量队除了勘测峡江,还在航道上安设标杆、浮标作航行标志。在这一段时间里,英国驻重庆外事机构大力支持立德乐驾轮进川,特资助他三千英镑,派遣重庆海关职员率工程人员,前往云阳县治理兴隆滩。
立德乐根据勘察的情况,在上海订造了一艘柚木壳平底小火轮,以适应多滩的川江航道。小火轮完工时,立德乐取《易经》“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为小火轮取名“利川”号。在古汉语中,“木”可作船讲。“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的意思是:船可以在江河上行走,履险如夷,全凭木船的功效。
“利川”轮数据:柚木壳,双水轮,蒸汽机,长55英尺,宽10英尺,自重吃水2.9英尺,总载重量10吨,满载吃水5.5英尺,时速9海里。
“利川”轮在上海下水时间确定后,立德乐请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杰美逊(GeorgeJamieson)致书宜昌官府,谈立德乐“利川”轮从宜至渝一事。杰美逊在信中措词强硬,声称拒绝商议。宜昌清府回信,卑躬屈膝,趋炎附势,允准“利川”轮通过峡江入川。
“利川”轮在上海下水不久,立德乐带着妻子阿绮波德·立德乐(ArchibaldLittle)于年1月15日驾轮西上,历时3周到达宜昌。
立德乐自任“利川”号船长,船上配司机、水手共10人。另外,他还备有驳船1艘,载煤6吨作为“利川”轮燃料。2月13日,“利川”轮先在宜昌海关办理相关手续,接着开始在宜昌采购食品、蔬菜、给驳船装备用煤。宜昌官厅为讨好英国人,特派炮艇1艘(船上配湖南籍武装水兵12名)、救生船1艘(水手6名),保护“利川”轮西上。
立德乐梦寐以求的日子终于到来。
年2月15日(农历正月二十五)上午,“利川”轮船队(“利川”号、炮艇1艘、救生船1艘、煤驳船1艘)从宜昌出发。
正午,至南津关下牢溪口,驻宜外来送行人员作别下船。立德乐指挥“利川”号离岸,鸣笛入峡。看见南津关比较平静的水面,立德乐把船舵交给雇佣来的司机(即舵手)帅某,准备进舱休息一会儿。帅某是宁波人,长期行船,走过峡江。他知道峡江滩凶水恶,心怀恐惧。不凑巧,帅某接过船舵不久,立即撞上一只满载乘客的渡船。幸运的是渡船没有倾覆,仅船上驾长落入水中。大家手忙脚乱地把会水的驾长救上船,没有造成其他伤亡与损失。开局不利,本对峡江水性恐惧的帅某死活不愿再干,竟欲下船逃去。立德乐劝解良久,帅某好不容易才答应留下驾船。
宜昌诸峡平安通过。傍晚,船泊姚家河。
第二天上午,船过茅坪,在獭洞滩数次打滩,方得上滩。船到庙河,前面即是崆岭滩。立德乐深知崆岭滩的厉害,于是请当地一位有经验的老滩夫(领水)上船领航。不曾想老滩夫上船后,得知此船是外国船,而且不用拉纤便可上滩,不愿干了。护送“利川”号的清府炮艇官员用尽各种办法劝说,老滩夫才勉强同意。老滩夫确实了得,他比较顺利地将“利川”轮导航上了崆岭滩。船过崆岭滩,老滩夫下船回家。随后,“利川”轮经过牛肝马肺峡继续上行。天色暗了下来,船队泊新滩下。
第三天,过新滩。
船上新滩,水流湍急,“利川”轮根本无法过滩。见此情景,立德乐雇请当地纤夫百余人拉纤。在百余人雄壮的号子声中,“利川”轮突突地冒着黑烟,平安地上了新滩。可是,船队中其它随行船只没有动力,全凭纤夫拉纤方能上滩,只得排队等候。在新滩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仅仅行程10英里(约16公里)。傍晚,船队停泊在新滩上的兵书宝剑峡中。
第四天,“利川”轮航行7小时,泊洩滩下。
船过归州,立德乐不准备上岸去州府拜访官员。于是,他驾船直接沿归州江对面滚子角(也写作“磙子角”)上滩。忽然,随行炮艇纤藤绞入“利川”轮的水轮叶片中,越绞越紧,几遭危险。幸好紧急时刻有一救生船水手跳入江中,以斧断藤,转危为安。但是,水轮叶片仍被藤缆缠绕,水手们轮换潜水解缆,延误数小时之久。方滩水急,立德乐雇请当地纤夫拉纤得过。
船行洩滩下,日暮。立德乐见许多船只排队上滩,于是泊船休息。
第五天,一整天于洩滩漕口排队过滩,泊牛口。
枯水季节,洩滩航道只能走南岸蓑衣石漕口,此为峡江三大险滩之一。漕口上下水位落差大,江水沿漕口倾泻而下,势若飞瀑。漕口很窄,仅能容一只船通过。上滩必须拉纤,拉一条船上滩通常需要1小时。因此,每天在蓑衣石漕口排队上滩的船只少则几只,多则在滩下绵延数公里。
来到洩滩下滩头,立德乐船队的炮艇在前面开路,崇洋媚外的清府官员耀武扬威,喝令其它排队船只让道。已经进入漕口的船只退不下来,立德乐的船队只得在漕口排队。尽管如此,还是花了差不多整整一天的时间,“利川”号及其船队才上了洩滩。
船至牛口,借回流之力,得以疾速上行。不料,当由回流进入正流时,水势激昂,船舷为之淹没。值此行船危难之际,救生船水手皆奋勇向前,冒险救护。经过一番拼搏,“利川”轮再次脱险。回想一路行来,总是救生船水手转危为安,立德乐为救生船的中国水手赞誉不绝,称他们“功力之臣”。
当晚,泊船牛口。
第六天,“利川”从牛口出发,泊巫峡下出口。
船离牛口上行,由于巴东县境内水势平缓,“利川”号拖带船队的三只木船,向上行驶约5小时。船队进巫峡,本来顺利。谁知,在剪刀峰下,“利川”轮遇暗礁,船底洞大如桶,满船惊慌。立德乐临危不乱,组织人员堵塞漏洞,并驶船顺流到水势平缓处,设法修补,幸免于沉没。
当晚不再上行,船队泊巫峡下。
第七天(2月21日),“利川”轮抵巫山县城。年版《巫山县志》关于“利川”轮当时经过巫山一事有记载,“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英国‘利川’小火轮首航县境长江。是为川江轮船航运之始。”
第八天,从巫山抵风箱峡下口。
第九天,风箱峡下口至夔州府。
上溯到风箱峡口,水流滩险,“利川”轮被江流冲得倒退,水轮叶片碰上岩石,叶片撞折三叶,航速大大降低,时速仅有6海里。加之锅炉气压每次上滩常达磅(“磅”即美标压力等级,磅相当于1MPa的压力),气缸损伤严重。
第十至十一天,船员劳顿,立德乐请人修理机器,夔州府停留两天。
第十二天,夔州至云阳庙矶子。
夔府以上滩险稍平,船行甚便。
庙矶子险滩在峡江中颇有名声,舟船过此时常倾覆,船夫视为畏途。枯水季节,航道狭窄,凶险万分。“利川”轮下午抵达庙矶子,前面航道为木船所挡,着急不得。等上了滩头,天色已晚,只得泊船庙矶子。
第十三天,庙矶子至兴隆滩下。
船到云阳兴隆滩,滩下已经停留了数百艘木船正在“搬滩”(“搬滩”是将船上货物先在滩下卸到岸上,由力伕搬运到滩上,等空船上滩后,再将货物装回船上),准备空船上滩。兴隆滩,滩新出,俨如大瀑,涉险綦难。立德乐知道此滩凶险,需要充分准备,遂下令泊船在兴隆滩下。
兴隆滩下夜泊并不平静。当晚,有木船驶近“利川”轮,抛来火球落在船上,点燃船上物品。幸亏船员扑救及时,方未酿成大灾。
第十四天上午,“利川”轮从兴隆滩下出发。
立德乐要上兴隆滩,雇来本地领港,欲凭借滩上回水之力,直冲而上。此时江水正枯,惟左岸较为平稳,水深仅4英尺(约1.2米),而“利川”轮吸水已在3.6英尺(约1.08米)。立德乐按照船重,雇纤夫多人。多人使用缆绳三根,二根由多人向前拉,另一根由几十人在旁拽着,使缆绳与船成直角,唯有这样,才不至于使船进入河心有覆没的危险。“利川”轮正要进入漕口,司机帅某又突呈恐惧,不敢驾船。立德乐极力劝慰,并将救生衣穿在他的身上,他才勉强应允。“利川”轮开足马力向前推移,岸上纤夫亦同时使劲。正当上滩之际,向上拉的纤缆二根忽断其一,势殊危殆。船上船下众人齐声嘶吼,竭力坚持竟达12分钟之久!“利川”轮终于安然上滩,船上船下数百人为之欢呼。
过了兴隆滩,其它险滩便不足为奇。“利川”轮继续上驶,过巴阳峡急流,晚泊万县。
“利川”轮到达万县,宜渝行程过半。
万县以上至重庆段,大部分河面较宽,水流平缓,滩险明显减轻,故“利川”轮航行不感困难。只是水浅之处,船底掠沙石而过,轧轧作响。有时船在急流,船上水手登岸拖纤以助之。
万县以上虽少滩险,但时常遇有川江两岸船民的阻截。川东船民向江面抛置大量稻草、杂物,使其缠住“利川”号的水轮叶片。加上,江中泥沙也常常阻塞水泵。为此,“利川”轮不得不频繁停船清障。
立德乐深知峡江上“川楚八帮”厉害。因此,“利川”号过码头城镇时,他常身着游击官服(立德乐曾参加镇压太平军,被清政府授予从三品游击官衔),带上盛装夫人,拜会地方官员。此外,他也没忘记拜见各码头袍哥堂口龙头大爷笼络关系,减少船行麻烦。
万县以上人烟稠密,人们初见轮船,争来围观,常有拥挤落水者。每当岸上人头簇拥,船员会忽放汽笛,以巨声恐吓人们。骤然巨鸣,观者惊恐,慌张乱窜,仆跌互见,船上人每以此为乐。
从宜昌带来的优质煤已用罄,中途用当地煤补充。当地煤质差,燃烧后气压仅为90磅,汽轮动力不足,航速减半。
过涪陵剪刀峡时,“利川”轮马力不足,只好傍崖岸而上。不料,船触暗礁,撞穿抽板并折断支木两根,水涌入舱。立德乐一边指挥船员堵漏,一边指挥将船顺水驶出剪刀峡停靠到平缓水面的岸边,得以无恙。停船后,立德乐安排人员为“利川”号补漏,整理船舱。大家忙碌之时,在宜昌雇请的司机帅某,畏惧担责,悄然潜逃!
船至明月峡,峡中产煤,然煤质依然不佳。立德乐乃派水手一人赴渝购煤,清晨出发,第二天正午就将煤运至。重庆煤质优良,宜于锅炉。由于“利川”轮动力较前大增,此后过野罗滩、铜锣峡,相当顺利。
3月8日晚,船泊重庆唐家沱(距重庆仅十英里)。
3月9日(农历二月十七)上午,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利川”轮从宜抵渝,历时二十二天。
上午,重庆英美日领事得知立德乐火轮首航川江已经抵渝,乃约中英美日人士50多人,特乘官船摇旗相迎。立德乐幸其九死一生,终探航成功,驾“利川”鼓轮而上与前来迎接的船只会合,相见众人时甚为得意。“利川”至渝,重庆官署早已派遣炮船张灯结彩在朝天门江边排列守候。“利川”抵港,一时间鸣炮震天、鞭爆烟浓、人声鼎沸。
年首航川江的“利川”轮
立德乐将遍体鳞伤的“利川”轮停泊在朝天门码头,供中外人士参观。
立德乐率小火轮“利川”号首航川江成功,时,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