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以综合贫困发生率0.34%、群众认可度99.38%的优异成绩实现脱贫摘帽,巴东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如今的巴东,是一座极具土家族风情和现代韵味的美丽山城。朱峰摄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巴东县委书记单艳平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感谢北京,立即执笔伏案,代表巴东50万各族人民向北京亲人报告喜讯:“28年来,北京累计援助巴东县9.2亿元,援建项目个,35名北京干部真情帮扶,贫困中跨越,奋斗中奔小康,成就了一段心系三峡、情暖巴东的大江之歌。”
特殊的牵挂
说起巴东,会让人情不自禁联想起“巴山夜雨”。28年前,名巴东儿女为三峡工程挥别家园,从信陵古镇搬到了黄土坡,又由于滑坡原因,新县城再次从黄土坡迁移到了如今的神农新区。
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全国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大决策,北京市委、市政府安排朝阳区对口支援巴东县,并在朝阳区建立巴东县驻北京市联络处。从此,巴东有了北京亲戚,巴东和北京紧紧相连。
年起,北京派驻干部挂职巴东,全市对口支援巴东全面展开。北京市捐赠资金3.88亿元,支持巴东县37个党政机关和库区移民完成搬迁。“搬迁之初,医院全部是土坯房,连一间像样的手术室都没有,北京筹集医院迁建,医院由当时全省条件最差建成省二级甲等优秀。”单艳平说。
黄土坡滑坡体是三峡库区最大的滑坡体,危及千余户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年,北京紧急援助1亿元建成“神农小区北京园”,户多名搬迁移民实现安居乐业。
年,北京市援助近1.74亿元,支持寇公公园、巫峡广场、体育场、老年大学等项目建设,大大提升城市功能,为打造“长江边上最干净的县城”奠定了基础。
……
一座新城在长江北岸崛起。
如今的巴东,是一座极具土家族风情和现代韵味的美丽山城。北京大道、京援扶贫创业园、北京楼……“北京元素”与一排排土家族房屋融合在一起,涌动着“京巴一家亲,携手奔小康”的浓浓亲情。
前不久,巴东迎来一位“老亲戚”——12年前挂职巴东副县长的北京干部孙瑞生。刚办完退休手续,孙瑞生就迫不及待重返巴东,见证巨变。在这里,有他的结对“亲戚”,有他亲自启动的扶贫项目,有他特殊的牵挂。
“最好的礼物”
巴东有多远?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鄂、渝交界处,长江中上游两岸,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山盘踞,自然环境优美。但是,这里山高坡陡、林多地少、交通阻塞,有一首民谣这样描述:“山羊无处走,乌鸦无处落,上看帽子掉,俯首心直跳。”
从北京乘坐飞机到州府所在地恩施,需要2个多小时,再开车到巴东县城还有公里的路程,一半是高速路,一半是普通公路,至少需要3个小时。
有志者,来巴东;有志者,进山寨,有志者,常年扎根在这最贫瘠的土地上。他们献出青春、汗水,誓要帮扶巴东少数民族兄弟脱贫攻坚,走出困境,追赶上全国人民奔小康的步伐。
王爱忠就是这支扶贫队伍中的一员。年4月他来到巴东,成为北京市派驻巴东县的第13名副县长。恰逢巴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艰苦的环境,一个接一个的难题,没有吓倒他,反而磨炼了意志,坚定了信心。
官渡口镇马鬃山村位于巴东县西部,与重庆市巫山县接壤,是一个“蜗居”于大山深处的贫困山村。
年6月,王爱忠第一次走进马鬃山村,从县城到村口,要盘山跨越米高度,一路颠簸3个多小时,他没有被绕行的山路转晕,却着实被村里的景象“吓一跳”:民房简陋、饮水困难、道路崎岖,更为关键的是村里没有支柱产业。
土家族村民田泽树的家里,除了水缸和米袋子外,一无所有。夫妇二人均患有精神疾病,无法外出赚钱,依靠亲戚救济过活。三个年幼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却没有上学……王爱忠坐在田泽树家院子里的木凳上,沉默了许久,“真是碰到‘硬骨头’”,他下定决心:要千方百计帮助“穷亲戚”拔掉穷根。
在王爱忠的帮助下,田泽树一家5口全部纳入了低保,田泽树医院治疗,三个孩子送进县城里的学校上学,王爱忠个人掏腰包承担三个孩子上学的交通费……现在,田泽树一家享受到易地搬迁安置政策,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真的蛮感谢王县长,不然弟弟一家算是没有出路,现在弟弟家也脱贫了,弟弟的病也好多了。”田泽树的哥哥田泽清充满感激地说。
看到“穷亲戚”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种的茶、柑橘等农产品没人来买,只能烂掉倒掉,挂职干部心如刀割。王爱忠带领团队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在官渡口镇修建红花岭创业扶贫园孵化基地,引进茶叶加工企业和柑橘销售企业,在茶店子、溪丘湾修建扶贫厂房,在野三关修建京援硒食品产业园……如今,看到全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并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奔小康,王爱忠开心地笑了:“这是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水哟,纯纯的水!”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守着长江,却世代缺水。“山下溪水滚滚流,山上吃水贵如油”是这里吃水难的生动写照。
“绝壁清水”从悬崖峭壁通向千家万户。张立军摄
60、70年代,当地为解决缺水问题,曾发动千万人修建蓄水池,通过一条翻山越岭的水渠把水引到千家万户,被称为“绝壁天河”,主要解决灌溉用水和一部分饮水问题。但是,旱时没水,涝时溢水,水源很不稳定。
巴东县属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地下中空,地表水渗入地下迅速流走,村民很难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安全饮水无保障是巴东县脱贫攻坚面临的‘硬骨头’,北京亲人总是拣最重的、最难的任务扛。”单艳平说。
年8月30日,北京援建的“巴东县江南三镇易地扶贫搬迁茶店子供水基础设施工程”破土动工。
在茶店子水厂不远处,有一处悬崖,一根巨大的水管几乎垂直而下,水管里流动着清水,经过高山峡谷、悬崖绝壁,通向千家万户。大家亲切地叫它“绝壁清水”。
村民收手捧清水,脸上扬起幸福笑容。余建军摄
年6月3日晚上10点28分,“通水了!”茶店子镇茶庵寺村土家族村民李老汉一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他忍不住喝一口,“水哟,纯纯的水!”他老泪纵横,拉住北京干部李晓亮的手说:“北京亲人最亲!”窗外,村人敲锣打鼓奔走相告,到处是人们的欢呼声。
至此,北京先后投入资金0多万元,在官渡口镇、东瀼口镇等8个乡镇,以及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一管清水进农家”,巴东县12万人实现了几代人渴求的吃水梦。
当地民谣唱到:“巨龙翻越万重山,清泉入镇夙愿还。唯有今朝能唤雨,绿水长流民心欢。”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韩梅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