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三里乡石牌湖畔花红柳绿,游人如织,远远望去,有人在垂柳下席地垂钓,有人在凉亭里翩翩起舞,有人举起相机记录美景,好不热闹。
现在充满魅力的石牌湖,几年前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粪坑”,养殖场、屠宰场废水直排湖里,臭气熏天。近年来,三里乡狠下决心,关停养殖场和屠宰场,大力治理石牌湖,臭水变清水,荒地变果园,“大粪坑”变成了“网红湖”。
“养猪场和屠宰场关掉后,我们引导群众在石牌湖周边种上花果林,春可赏花,秋可采摘,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石牌湖专管员、石牌湖村支部书记黎景锋说,“前几天县长来调研,准备进一步打造石牌湖,支持建设环湖自行车道,将来这里的人气会更旺。”
石牌湖的华丽转身只是建始县生态环境蝶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建始县创新体制机制,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村委会,确保生态环保工作县里有人督、乡里有人干、村里有人巡,助推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乡里有了“指挥部”
多年以来,地处山区的恩施州绝大多数乡镇的生态环保办公室牌子都是加挂在城管、国土等部门,生态环保工作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捎带”。生态环境部门在乡镇没有“脚”,环保政策一到乡镇就“卡脖子”,农村采石场、养殖场乱建乱排乱堆等生态环境问题时有发生,群众投诉不断。
如何畅通乡镇生态环保工作“最后一公里”?能否借鉴县攻坚指挥部的模式,在乡镇也成立指挥部,统筹协调乡镇生态环保工作?这成为建始县委县政府思考的课题。
年,建始县决定在三里乡先行先试,成立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由党委书记任指挥长、乡长任副指挥长,一名副科级干部专职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抽调5名干部专职负责环保工作,同时压实村级干部环保责任,负责本村生态环保巡查和问题线索上报等工作。
东龙河的管护是三里乡体制机制创新的成功案例之一。“东龙河在三里乡有十几公里,穿镇而过。我们将东龙河划分成十几段,每段由乡直部门负责管护,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督办检查。现在的东龙河,我敢拍着胸脯说,河道里没有一点垃圾,没有一个排污口。”三里乡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熊紫琳自豪地说。
年5月,建始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推广三里乡生态环保工作模式。一个月内,各乡镇都成立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原则上5万人以下的乡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5名,5万人以上的乡镇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7名。如今乡镇生态环保工作有牌子、有章子、有专人,生态环保工作有了抓手,美丽乡村建设也迎来了新机遇。
村里有了“环保哨”
罗应波是建始县窑场村驻村第一书记,他是窑场村污染防治攻坚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驻村两年来,他活跃在窑场村的田间地头,发宣传单、开屋场会、宣讲法规,把宣传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以前村委会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