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415/6169140.html
我原本可以享受退休生活时光,却因为学校一通电话,来到武陵山区绵延的大山深处,与建始结缘。连续十年,我长年累月行走于于建始的山间小路,扎根农村、服务果农,把一生所学用于公益帮扶事业之中。我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建始当地农民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01
临危受命:与建始结缘
年,我从学校退休。年11月,学校与建始县人民政府联合制定扶贫工作八年规划,建立起校党委全面负责、学院党委和机关党组织具体落实的定点扶贫工作责任制,持续系统开展各项扶贫工作。
一次为猕猴桃“看病”的经历,让我与建始扶贫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那是年4月18日,科发院赵映年老师一阵急促的电话把正在午休的我吵醒:“蔡老师,建始县出大事了,正在结果的猕猴桃树一片片死掉,农民兄弟反应强烈,请您快去看看!”
蔡礼鸿向“大徒弟”刘开坤讲解猕猴桃种植要领(蔡礼鸿供图)
建始拥有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自然条件特别适宜猕猴桃的生长。为发展经济,当地政府投入大量扶贫资金和其它资金,支持猕猴桃果品生产的发展。但因为果农种植不当,突然暴发大面积猕猴桃溃疡病,猕猴桃树成片死亡,当地果农损失很大,但只能望“桃”兴叹。
精准扶贫是国家大事,也是学校大事,既然学校把重任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义不容辞,还要把工作做好。当晚,我连夜整理出与猕猴桃病害相关的指导培训材料,准备针对种植农户和当地科技人员进行分类培训。19日一大早,我收拾好行囊,从武汉坐飞机转道恩施赶往建始。
蔡礼鸿指导建始猕猴桃果农生产(蔡礼鸿供图)
在田间实地考察后,我发现猕猴桃果园大量死树,受灾情况远比想像中的严重,而罪魁祸首就是细菌性溃疡病。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对猕猴桃产业极具威胁的危险性病害,搞得不好,可能导致建始县猕猴桃产业的重大挫折,广大农户和政府部门长期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大量投入可能前功尽弃。
为了深入了解果树灾害情况,我走进田间考察,与果农们沟通,发现当地种桃存在“五大误区”,即盲目上高山、深栽后患无穷、施肥标准和方法失当、灌溉技术不当、猕猴桃不需防治病虫。为让果农走出误区,我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年,蔡礼鸿教授与邓秀新院士在建始县花坪镇村坊村查看葡萄种植情况(刘涛摄)
经过不懈努力,猕猴桃溃疡病得到有效遏制,“顺应自然、科学合理,省工省力、轻简高效,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的种植理念得以在建始推广。那时,我不仅为猕猴桃治病开药方,还应果农们强烈要求,指导应对六月雪梨、车厘子、葡萄等果树出现的病害。
02
产业帮扶:“在建始的华农人”
走村串户,下到田间地头、车间仓库调研,给果树病害开“药方”,面向种植户开展专业培训,是我这些年来在建始日常工作的内容。
蔡礼鸿在建始县业州镇当阳坝村开展技术培训(蔡礼鸿供图)
近十年,我基本上每年都要在建始工作多天,走遍了猕猴桃种植较为集中的花坪、长梁、红岩寺、三里、茅田、高坪、业州等乡镇,实地考察建始猕猴桃产业现状,为农民朋友排忧解难。
在学校的大力帮扶下,建始县已于年4月如期脱贫摘帽,全县猕猴桃和猕猴桃果酒综合产值已突破2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其实,不光猕猴桃,在建始发展壮大的景阳鸡等10个特色产业中,都可以见到华农人奋斗的身影。
学校在建始探索实践了“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教授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支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华农的美名在建始人民中口口相传。
我的祖父蔡济民是与黄兴并肩作战的辛亥首义元勋;我的父亲毕业于武汉大学,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我们一家重道德信念,不图名不图利,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在建始县扶贫,我常常想,农民才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才是真不易。相对他们而言,自己能拿到稳定的退休金,我很知足。在一些外人眼里,我“到处跑,挣了不少钱”,不过事实真不是那样。我的家人也曾经认为,我那么辛苦,不为名不为利,更不为自己,或多或少应有一些补贴,但我还是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蔡礼鸿为建始猕猴桃果农做示范(蔡礼鸿供图)
因为常年奔波在建始,我被建始的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在建始的华农人”,这让我感到莫大的欣慰。我还记得,年初,当我的第一次3年期结束时,当地老百姓对我说,我走了,他们都快没主心骨了。学校得知实情后,特意将我的扶贫工作时间延长了3年。
作为一名退休的大学教师,能为基层人民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我是很自豪的。在建始扶贫的这些年,我先后作了大、小型培训数百次。年,我将3年间在建始猕猴桃种植栽培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写成了《猕猴桃实用栽培技术》并正式出版,用于指导猕猴桃种植生产。在书籍发行会现场,我将它免费赠给每位在场果农。
陈宝生在建始听取蔡礼鸿关于助力果农脱贫致富的汇报(刘涛摄)
年5月27日上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到恩施州建始县红岩寺镇,深入猕猴桃示范基地,调研定点扶贫工作。我很有幸代表学校扶贫教师向陈部长做了工作汇报。
5月31日,陈部长在云南举行的教育部直属系统扶贫暨援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中特意提到:“我在恩施看了华中农大扶贫点,一个蔡教授在这个地方帮助搞猕猴桃,当地老百姓对蔡教授赞不绝口,视他们为亲人,我就由此想到我们历史上的那些发明了这样那样技术的人,比如黄道婆,实际上和我们蔡教授做的工作是一样的。老百姓记得他们,我去的时候,老百姓跟我讲,华农在建始县怎么扶贫、他们的产品怎样在华中农大消费,老百姓清清楚楚,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说,华中农大把自己写在了恩施的历史,写在了建始县农民的心中。”
03
薪火相传:带好徒弟交好班
这些年,除了深耕建始,我还受学校委派,参与了地处乌蒙山区的贵州省大方县、秦巴山区的湖北省竹溪县、大别山区的英山县、罗田县和罗霄山脉的江西省寻乌县等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工作。
大雪封山,蔡礼鸿步行入村调研(蔡礼鸿供图)
在这过程中,有艰辛甚至危险:扶贫进山路上,车挡风玻璃被落石砸穿,险些掉进山谷;给果树看病,从高梯上摔下来,两眼一抹黑,缓了很久才爬了起来......
有人说,蔡礼鸿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我看来,果农有需要,我正好又懂一点,就说一下,指点一下。何况山区空气清新,吃的又是农家菜,这是很快乐的事情。
炎炎夏日,蔡礼鸿奔波于建始扶贫一线指导生产(蔡礼鸿供图)
我的老师章文才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一生奋斗到95岁,一辈子服务农民、服务农业,一辈子忠于农业教育事业、忠于农业科技事业。章先生的这种精神时时鞭策着我。
我深深懂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一个周期,传统观念的转变,更需要有一个过程。现在,建始的猕猴桃产业发展,观念悄然发生着变化,新理念逐步深入内化,正在由面积规模扩展型转变为质量效益优先型,把果品的商品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由务虚趋于务实,有关部门更加趋于理性,科研团队逐步壮大。然而科学技术的探究、普及和推广,依旧任重而道远。
秉承“顶天立地,育人惠民”的华农理念,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在社会服务中实现创新发展,是一代代华农人接续努力所做的事情。为实现“华农精神,代代相传”,这些年,我从建始县乐于接受新技术、种植观念先进的果农里培养了刘开坤和秦文庆两个徒弟。现在,徒弟秦文庆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经常被请去“讲课”。
蔡礼鸿和“徒弟”曾云流副教授(右一),园主一起在“金塘一号”母本树上采集接穗(蔡礼鸿供图)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领导的要求,我不仅要在建始“带徒弟”,还要在学校“带徒弟”。经过以一段时间的物色,园艺林学学院曾云流副教授成了我的“接班人”。虽然“喝过洋墨水”,但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能吃苦,经常跑到产区田间地头,能和农民们“打成一片”。现在,他主要从事猕猴桃采后生物学和绿色保鲜技术研究,是猕猴桃质量安全与加工保鲜岗位科学家,项目成果在全国6个猕猴桃主产省区示范推广,使示范企业实现“即食”猕猴桃供应,保鲜期延长1至3个月,效益显著。
看到这些年轻人成长起来,我十分欣慰。我相信,这些“徒弟”一定会超过自己,从而保证建始的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退休的大学教师,能为基层人民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我是很自豪的。亲眼见证建始在华农的帮扶下脱贫摘帽,是人生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只要需要,建始的服务“三农”、乡村振兴的工作,我会一直做下去,做到不能动为止。
人物简介
PERSONINTRODUCTION
蔡礼鸿,男,民盟盟员,农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退休教授。曾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中国民主同盟“全国先进盟员”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二等奖。
END
整理
刘涛
编辑
吴晗
校对
匡敏徐行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