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东湖评论三农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础性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谆谆的嘱托和殷切的期望,激励广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在“希望的田野上”锐意进取,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再绘“三农”发展新蓝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现“三农”工作的目标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更要现代技术扎根于乡土。福建省针对干部缺乏“三农”工作知识储备、工作经验等方面问题,充分利用乡镇党校、党群服务中心、党员远程教育等线上线下阵地,分级、分类、分批对全省多名乡镇街道党政正职进行全员培训,科技加速转化,涉农干部“造血”本领得到提升,以“内行人”的身份,为人气旺、环境优、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科技力量。

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富裕,归根到底要靠产业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产业不能是“一锤子买卖”,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产业。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譬如,湖北建始县景阳镇白果树村,精准领会中央精神,充分结合村居民情,发挥资源禀赋,在咨询农业专家并充分调研后,引导村民栽种柑橘、柚子等多亩,年底,全村年收入达多万元,小小柑橘成为助农增收的“金果果”。为长远发展做长远谋划,脱贫攻坚成果愈加坚实牢固,产业发展行稳致远,让农村留得住环境,记得住乡愁,赢得了实现新跨越的光明未来。

实现新跨越,需要有新的动力注入。动力从哪里来?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不可或缺。重庆荣昌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将治理单元从村民小组调整至10—30户的农家小院,通过定期召开院坝会说事议事,党员、群众组成小院理事会,负责院内会议组织、民情收集反馈等工作,达到“麻烦不出院,问题不出村,诉求不出镇”的治理效果。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通过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持之以恒地察民情、履职责,不断解决难题、聚拢人心、积聚力量,就能推动“三农”工作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基本盘,需要广大“三农”工作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举措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相信,只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好政策执行过程中简单化和“一刀切”,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向着美好未来不断进发,乡村振兴就能早日变成现实。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河兵

责编:詹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