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大振兴,铺好振兴时代路

产业振兴是核心。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核心,是乡村形成自我造血能力的关键所在,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一是要筛选乡村主导产业。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结合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社会区域条件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从众多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中择优选取重点发展,依托“一村一品”、“一长两短”等发展模式整体规划村内产业发展方向。如恩施市洞下槽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通过打造特色茶叶品牌,扩大产业链接,将茶叶种植向全产业链延展,逐渐打造“茶中有林,林中有景”的特色田园综合体。产业振兴的基础是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扩大商品对外知名度,以重点产业发展带动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二是要引入企业带动发展。产业发展过程中,选择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发展方向后,仅仅依靠村内发展无法实现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要在此基础上根据特色产业具体优势,通过引入企业主体来扩大产业发展规模,通过企业入驻扩大产业投入。如建始县罗家坝村,通过引进德溢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陵山特色园艺作物良种繁育中心两家农业企业,一方面通过良种繁育中心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率,另一方面通过两家企业的投资入驻,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销量,扩充产品销售渠道。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引进市场主体是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的必经之路,通过“村企联动”、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引进优秀市场主体,借市场主体扩大产业规模,带动零散居民就业、创业,有效实现以产业发展落促进农民增收,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三是要现代与传统有机结合。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字媒体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传统产业的发展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实体销售有着可以保证商品质量、充分感受购物体验等特点,但销售渠道单一、产品知名度难以提升的缺点也显而易见,要在数字时代下将传统农业种植与现代技术销售相结合,打造“互联网+”的产业销售模式。如建始县罗家坝村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形式,对特色产业“跑步鸡”、“富硒鸡蛋”进行销售,同时通过线上桃花节形式,与网络主播进行联动,一方面提升网络主播直播质量,另一方通过互联网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以“网络下单+线下邮寄”的形式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真正做到了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各种信息,而传统农业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可以足不出户将产品向全国各地人民推销,以宽阔的销售渠道、优秀的产品质量加速产业发展。四是要逐步实现农旅融合。农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新手段。是在充分尊重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农业旅游休闲项目、农业配套商业项目、农业旅游地产项目等为核心功能架构,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农业旅游休闲聚集区。如恩施市洞下槽村以茶叶发展为核心,引进市场主体建立茶叶加工示范园区,形成茶叶采摘、加工、销售完整链条,以种植园区、产业园区为核心逐步打造茶叶观光旅游园,同时以茶叶产业园区为起点,逐步打造茶旅融合新模式,由省水利厅出资打造“龙赶湖”水上休闲娱乐综合体,进一步扩充农旅融合新形式,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带动产业加工、旅游文化综合发展,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人才振兴是驱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有了人才就会有更多新思想、新方法,以个人之长促乡村之长,推动乡村协调发展,以人才振兴驱动乡村振兴。

一是念好“柔”字诀,借智高端。乡村振兴是一项全新的伟大事业,人才的眼界视野、境界格局、能力素质,决定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高度、推进的深度,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败。要引进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端人才为乡村振兴望闻问切支好招,高端规划引好路,科学发展咨好政。要见缝插针,瞄空档,承接先进发达地区高端人才空闲时间、闲置余力,以项目、基地、特聘岗位等为载体借智高端人才。如宣恩县伍家台村与湖北民族大学建立村校联合,以教学实验基地等形式吸引优秀大学生到村进行实习,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实际操作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以大学生先进科学技术带动产业品种发展、加工技术不断升级。二是念好“活”字诀,盘活本土。一方面要织密乡土人才孵化培育链,着力培优建强乡土人才,以产业发展需要为目标专项培育技术型人才等,另一方面要建立乡土人才库,对本村出身的各种优秀人才建立台账,了解人才实时动向,以优秀的归根文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号召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同时可以建立乡贤会等民间自治组织,以优秀企业、村内威望较高的前辈、优秀年轻人等为主体,邀请其参与村内基层治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主观能动性。如恩施市洞下槽村充分发挥乡贤会作用,以乡贤理事会等形式将村内纠纷、民事矛盾、政策宣传等交由村民自治,为村支两委减轻负担的同时提升村民参与村内事务的参与感、自豪感,有效实现基层治理的自治目标。三是念好“梯”字诀,夯实基础。人才发展要与村内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采取“梯”形人才发展策略,建好人才梯队。在发展之初要依托村内成功人士或乡贤人士协助村内发展,以“故土情”、“归根情”等吸引优秀人才回到乡村,协助村内各方面发展起好步,开好头。待村内发展有一定雏形,具有吸引力之后一方面开始着力培养本土人才,带动村内居民学技能、长本事,另一方面利用产业发展、文化发展等优势吸引外来高端技术人才,建立专家型、实用型、管理型人才库等,实现乡土人才分层管理。四是念好“合”字诀,活一盘棋。一方面必须牢固区域一盘棋理念,以人才队伍建设激活乡村振兴一盘棋,将人才规划与发展规划、治理规划、建设规划同步规划多规合一,资金、项目与人才打捆,资金、项目与人才同步落地、同步到位,同步实施,推动项目链、资金链、人才链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做好乡土人才管理,要充分挖掘发挥本土人才优势,使其融入村内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结合人才种类、技术种类等条件合理安排岗位、工作任务,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团结各类人才,充分发挥“石榴籽”精神,形成人才振兴有效合力,以事半功倍的状态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是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是要探寻文化底蕴。要充分挖掘区域特色文化,结合地区历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非遗传承等方面,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如店子坪打造以“愚公支书”为核心的红色教育文化、照京坪打造红色历史文化、伍家台借助茶叶打造非遗文化等,对本土特色优势加以保护、开发,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内容,提高乡村知名程度,为向外推介提供突破口。二是要树立文化之风。一方面是要以特色文化为中心打造特色文化氛围,借助民宿打造、风貌改造等方式形成区域文化氛围,同时以文化氛围打造为抓手开展辖区内民风民俗打造。另一方面是宣传鼓励居民自觉养成良好的家风家俗,从变革丧葬祭祀之风到村规家规落实落地,逐步养成良好的村内文化氛围,如彭家沟村每家每户“八个一”上墙,家规家训贴在门口,村民都自觉对庭院进行风貌改造,沿路街边打造特色家庭小花园,为文化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传递绿色文明之美。三是要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对外特色文化活动,如恩施市土家女儿城借助土家文化,大力开展土家特色文化活动,如“女儿会”、民俗歌舞表演等,对土家文化进行宣传推广的同时吸引外来游客。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村内特色文化活动,借助乡贤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组织村民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生活文化水平的同时不断推进乡风文明打造。

生态振兴是本底。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完成生态宜居目标的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一是要做好生活污水治理。一方面要切实做好厕所革命相关工作任务,将农村厕所革命落到实处,有效对村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另一方面要做好村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于旅游、民宿产业发展趋势良好的区域要重点建设污水处理站(厂),在保证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安全。二是要做好生活垃圾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稳定运行。全面推行“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治理路径和“干湿分离+二次分拣”治理模式,落实三分类标准,配齐设施设备和运行管理队伍,保障运维经费,完善落实日常管理机制。三是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一方面是加大宣传教育,对居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宣传政策要求,以党支部、村委会为纽带牢固树立辖区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大污染源管控,对辖区内生产业的生产废料、养殖业的畜禽粪污等进行管理,规范处理要求,时刻保持监管。四是要做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要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系统谋划、稳步推进,支持创新、鼓励探索的环境保护理念,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保护生态环境变得“有利可图”,以恩施大峡谷、地心谷、清江画廊为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优美自然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在保护过程中进行开发利用,实现“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转变,切实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组织振兴是纽带。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纽带,紧抓“党建”这一核心,着实着细做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公益活动等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不断为乡村振兴赋新能。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力量。一方面通过支部换届配齐配强支部成员,做到基层党支部平均学历提高、平均年龄降低,不断优化提升支部结构。另一方面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创新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不断加强支部业务学习,按要求进行每月组织生活,不断提高村内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二是以党建为引领,不断促进“三治”有效融合。一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村民在基层党建的引领下,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打通治理的末梢神经,加强村民自治;二要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借助“法制宣传”等渠道加强村民群众法治教育,提升法治思维,牢固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法治理念,加强村内法治;三要加强优秀文明礼仪的挖掘,加强农村道德方面的建设和推进,在农村多评选一些道德典型榜样,以此来带动更多百姓,参与道德建设,提升道德素质,从而实现乡风文明建设,加强村内德治。三是以党建为引领,逐步提升党群服务力量。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集中开展现场办公、调查研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志愿服务等为民服务活动,探索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结合党员“一诺双评”,采取进村串户等传统做法和QQ、等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难题、促进群众致富,不断提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助力乡村振兴,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来源/作者:建始县龙坪乡人民政府尹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