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茅田乡太和街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刻有“上善太和”牌匾的牌楼,古色古韵,彰显太和文化历史久远的内涵。
“我们太和街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依托百年老屋、特色民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将文明之风吹进寻常百姓家,筑就更加美好的上善太和。”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驻茅田乡太和街村第一书记胡福先自豪地说。
天赐太和,古色鼓乡;上善太和,尽善尽美。太和街村属于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恩施州乡村振兴的重点村和示范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从古至今以善为本,积善成德,造就了村民以善行事为人的淳朴风气。
走进“上善太和”挖掘“上善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邱家老屋,古色古香,至今已传承10代人。邱家祖祖辈辈靠的是‘爱家爱国、勤耕苦读、创业兴家、父慈子孝、严己宽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家训。”太和街村支部书记给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
太和街村之所以称为“太和”,最注重的就是与邻里和气、与他人和善,平时人们也总是教育后辈多行善、积小德、造大福,这也是邱家老屋保存至今未受破坏的原因。
“弘扬善文化,立善为本”一直以来都是太和街村的村风。为了“善”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让“百年老屋”成为太和街村村民的骄傲,驻村尖刀班千方百计筹集少量资金进行了修缮,在此建立了太和的文化大礼堂,包括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书吧、乡愁记忆馆、丝弦锣鼓和苗鼓传承地。
弘扬“上善文化”凝聚“上善力量”
为进一步弘扬“上善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上善太和中的“善”文化,年6月,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牵头制定规划,修建“推进五大振兴,打造幸福太和”为主题的文化广场。邱家老屋传人邱代武,动员全家将村门口的两亩地捐献出来,用于建设广场,并积极主动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8月占地平方米的“上善广场”竣工,呈现出太和街村的另一番景象。
上善广场是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也是旅游集散中心。这里经常举办的苗鼓音乐会、篝火晚会、乡村美食节等各类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人流络绎不绝,成为茅田乡新晋“网红”打卡地。
为领导党员群众传承并发扬太和“善文化”,驻村工作队广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上善太和”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在村级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前开展评理说事,主动变“你和我”为“我们”,干群共谋、同商共议,以“上善文化”为动力,齐心协力共同缔造“上善太和”新局面。
驻村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将邱家老屋打造成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立党建工作室。更是通过挖掘出“上善太和”的来历和邱家十代人坚守善魂的动人故事,从中提炼出了“八无八有”的村规民约。
打造“善治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太和街村以“善治乡村”助推“乡村振兴”,夯实平安稳定根基,用活“上善文化”,发挥特殊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引进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增强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提升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带动集体、农户“双增收”。
大力发展“太和美宿”,本着“多用竹木土石花,少用钢筋水泥沙,保持原生态,体现乡土味”的原则对民宿进行了改造。短短时间,篱笆花墙立起来了,竹子秋千架起来了,民宿自身环境整洁了,整个民宿产业亮起来了。
“全村大力发展农家特色民宿,目前已有30余家,可容纳人在此度假观光旅游,太和街村民族特色浓厚,民风淳朴,气候适宜,在炎热的夏季也是清爽无比,是休闲旅居的不二之选。”正在给客人做饭的周孝珍,笑呵呵地说道。
除了民宿产业,村民收入还依靠烟业、高山蔬菜产业、硒蘑菌厂来增添收入。太和街村是传统烤烟种植大村,不少村民的主要收入都是来源于烟业,全村烟业种植总达亩。另一部分高山蔬菜种植总达20余亩,是恩施硒产品的热销产品,高山辣椒、包菜、番茄市场供不应求。硒蘑菌厂给不少家庭较为困难的村民提供稳定的工作保障基本生活。太和街村实现村内自给自足,家乡就业,收入稳定的愿景。
太和街村村民始终牢记邱家百年传承的家训,崇尚“善念、善心、善行、善为”的理念,同时教育后辈“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善文化更是根植于每个村民的心中,许多人奉行的原则就是“日行一善,善行一生”,到尖刀班制定的“六有公约”和“八有治理”,都体现出太和街村从善约束自己的高要求,高规范。
太和街村从五治做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党治将支部划分为党小组,以小组为龙头组件八个志愿队,形成“党员围绕支部转,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发展氛围;法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德治调解民生民怨,让乡村治理事半功倍;自治把村事治理的权利交给村民自己;智治打造智慧乡村更快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孙国林、谭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