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新的实施路径与新的人才类型与要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依据国家发展战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要基于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基于人才优化发展与制度创新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
[关键词]人才强国战略;人力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新时代的人才强国战略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而来,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怎么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目前我们人才理论研究人员与人才实践工作者应该思考与回答的问题。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价值、历史发展与新时代要求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表明,年末全国人口万人。人口众多的另外一面则意味着人均资源匮乏与短缺。但是,相关资料表明,中国自年至年,经济累计实际增长约倍,目前经济总量已超过万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在17%以上。中国发展的秘密是什么?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走人力资源开发之路,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把人口数量转变为人才创新的优势,把有限的物质资源转变成可以不断进行财富再造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思想是坚定不移与持续发展的,一直深刻认识到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十分短缺,依靠人才创新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知识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国情与文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党和国家不断发展与接续坚持的治国理政理念。
1.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
人才强国战略,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方式把人口转变为人才,依靠人才的创新性实现国家发展与强盛的战略目标。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前身是实施人才兴国战略,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前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年,世界各国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与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人才全球化流动与发展,人才的全球化流动必然带来世界各国对于人才的竞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基于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的背景,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在这个重要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三次人才工作会议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容与发展
《—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印发后,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时间是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这一重要文件;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时间是年5月,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第三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时间是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三次人才工作会议上,党和国家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容围绕国家发展目标不断深化。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初步确立把人才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因素,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提供人才支持。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目标与对象更明确,战略从为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延伸到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第三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前两次人才工作会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具体任务与路径,把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延伸,提出为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与为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容,把服务的战略目标,从以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精准凝练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更加深入与全面。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程度在不断增强。从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的“大力实施”,到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的“更好实施”,以及第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的“深入实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表述为“深入实施”,同时有了新要求。一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具有完善的人才战略布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更具高度;二是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更具广度;三是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形成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更具深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队伍培养更加聚焦于科技与创新人才。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以来,人才强国战略中涉及建设的人才队伍不断分类细化与聚焦,主要涉及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等三支人才队伍;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则在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基础上增加了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变为六支人才队伍;第三次人才工作会议,则在原来六支人才队伍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与卓越工程师等科技应用人才,变为十支人才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主要聚焦在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十大类国家战略人才。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原因分析
中国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其原因主要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形态趋势影响、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选择和平崛起道路等因素。
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决定中国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从经济视角,大约可以划分为自然经济社会、农业经济社会、工业经济社会与知识经济社会等四个阶段。知识经济社会决定与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人才资源。中国必须也必然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从国家层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再次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治国理政的先进理念。
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具有资源消耗与经济生产的两面性,如何让人口的经济生产性大大高于其资源消耗性,其关键在于提升人口素质与生产能力,在于把人口转变成人才。因此,如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中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大国与人才强国,就成为了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和平崛起道路的选择决定中国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选择和平崛起之路,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等问题。因此,中国必须走人力资源开发之路,把人口转变为人才,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把每个人的创造性开发出来。
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策略分析
策略不同于战略,是关于实现某一目标任务的具体思想、方法、技术、技巧与措施。前面两部分,我们主要分析了人才强国战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来回答新时代如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策略。
1.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体系
加快人口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步伐,需要党和国家持续进行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工作,通过基础教育与卫生保健工作把人口开发为人员,通过就业把人员开发为人力,通过管理、激励、培训、职业生涯设计与高等教育等人力资源的塑造、改造与发展工作,把人力开发为人才。人力资源开发不同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具有长期性、持续性与系统性,需要确立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规划。人才强国战略是一个总体构想,要把这一战略构想变成实际的行动与现实,必须依据国家发展战略进行国家层面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与规划,建立足以支持与保障国家战略目标如期实现的人才战略体系。
年以来,党和国家一直紧密结合重大发展战略,在深入把握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国家在人才总量、结构、素质等方面的目标,进一步确定了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政策、人事管理的体制与措施。从年开始组织设计并于年5月7日发布了《—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自年开始研究与设计并于年6月6日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进入新时代,国家各部委、各省市区与地方政府与机构,先后进一步制定了“十三五”与“十四五”时期的人才战略与规划,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人才战略体系,为国家与地方政府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持续发展。
2.基于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大国与人才强国,依靠人才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显然,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与人才强国战略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相互为手段与目的。其中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是实现人才强国的手段,人才强国是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战略导向与目的。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教育具有核心地位与关键作用。把人口开发为人才,重点在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把人力开发为人才,离不开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人才强国,教育为本。需要通过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力,是实现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科技既是人才创新的成果又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既是人才智力的物化又是人才价值的体现。知识、人才、教育、科技、生产力、创新与发展,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一定的人口,通过基础教育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成为初步的人才,通过高等教育掌握一定的科技成为比较成熟的人才,通过就业成为掌握一定科技并具有实际生产力的人才,通过创新与发展成为能够创造先进科技的高级人才,引领国家科技的发展,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与人才强国三者关系中,教育强国建设是基础,科技强国建设是关键,人才强国建设是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目的。
3.基于人才、科技与创新链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教兴国战略,不是教育兴国战略与科技兴国战略的简单相加,而是教育与科技有机结合的兴国战略。科技与教育必须通过对人的作用与融合,转化为人才的创新素质与能力,才能有效地推动科技的发展,并且把科技与教育转化为社会的第一生产力。换言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教育、科技与人才必须有机融合,进行一体化建设,才能形成“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与“第一动力”的“三力”效应。“三力”效应的有效发挥,必须有国家发展战略的引领与引导。因此,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科教兴国战略是基础,人才强国战略是关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核心。应通过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科技教育与高等教育,培养拔尖人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教育强国;通过就业实现人才培养链与产业、事业需求链的衔接与对接,进而实现科技创新对于产业与事业链的驱动与高质量发展,实现对于国家科技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建设科技强国;通过教育培养、就业促进、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建设人才强国,支持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成。
4.基于人才优化发展与制度创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的优化发展与发挥,是指每个有能力的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特长与专业能力的组织与岗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发展与绩效提升。然而,制约人才优化发展与发挥的最大障碍,不是客观环境,往往是制度环境。当制度不能弥补、修正个人理性的不足,进而实现社会理性时,就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恢复制度的功能。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要面向人才资源的优化开发与管理进行制度创新。人才制度创新的根本标志,是对人才发展与发挥制度的创新,并且与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相适应。党和国家为了建成比较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体制机制的大目标,一直致力于建设人才发展和创新的大环境。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原人事部年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合并后于年专门成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司,以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市场化发展。中共中央组织部于年正式成立了人才工作局,年成立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公室,以更好地履行党管人才的职能。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就如何促进人才优化发展与发挥,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同时,新时代的人才制度应着重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三是完善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创新成果的保护机制与创新劳动的薪酬机制。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方向定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政治保障,教育培养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人才基础,科技发展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力量核心,创新驱动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内生动能,人才制度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可靠保证,从服务发展转向引领驱动发展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价值体现。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选贤任能制度优势与创新发展研究”(20ZDA)的阶段性成果]
原载年第21期《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萧鸣政张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