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交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交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因路而兴、因路更美,这些改变离不开交通人的奋斗与付出。在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五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了他们的交通扶贫故事。
罗洪波:让短板成为示范
罗洪波,现任交通运输部法制司执法监督处处长。年3月至年3月期间,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罗洪波在安远县工作期间,大力助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1+N”交通扶贫模式。年以前,从安远县城到赣州市不到公里的距离,去一趟要起早摸黑、翻山越岭,将近一天时间。如今,当地形成了北上南昌、南下广东、东出福建、西进湖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年还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交通的发展降低了物流成本,直接促进了当地电商发展。罗洪波介绍,现在安远县有余家电商,从业人员多数是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年全县电商营业收入达到了20亿元,电商扶贫的产业覆盖了80%的乡镇和32%的贫困农民。
徐文强:不畏艰苦,两度援藏
徐文强,交通运输部选派的第八批转第九批援藏干部,现任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
援藏4年来,徐文强每年在藏时间都在10个月以上;下乡、前往施工现场里程超18万公里;走访了上百户藏族农牧民,深入了解老百姓最真实的情况。上一轮援藏期满后,应组织要求,徐文强没有半点犹豫,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援藏任期。
“我本来是年8月份结束援藏任务,组织上希望我再延长三年时间,我非常高兴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我认为这是对一个援藏干部的肯定。”徐文强说,在西藏工作的这几年,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让他感触颇深。
目前,西藏公路交通建设投资成倍增长,“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固定资产较“十二五”增加亿元以上。西藏全区路网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截至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0.45万公里,“十三五”以来,每年净增公路相当于近两条“两路”;提前3年完成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客车,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加速发展期,供给能力持续提高。全区路网结构明显改善,通畅率大幅提高,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王光国:坚韧不拔的“愚公书记”
王光国,来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店子坪村,2年9月当选村支部书记,5年11月当选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店子坪村海拔1多米,“左边石柱河,前面梯子河,右边洋芋河,后面大山坡,我们祖祖辈辈,背磨得像骆驼。”村民要到邻近镇上赶集,得沿着河两岸的绝壁小道翻山越岭,来回要两三个小时。
2年,王光国当选村支部书记以后,就动员大家修路。腊月初九,他们打响了修山第一炮。王光国带领村民们发扬“愚公精神”,在悬崖绝壁上打通了出山路。
店子坪村从“抬猪出山”到路通业兴、路畅民安,成功脱贫且去年人均收入过万元。依托国、省道为主线辐射的农村公路,店子坪村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产业+旅游”经济,曾是武陵山区高寒、偏远的贫困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
桂志敬:扶贫路上发扬“抗缺氧”精神
桂志敬,来自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年12月至今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任县委副书记。
色达县地处川甘青交界地区,是全国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平均海拔米,山大沟深,环境闭塞。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色达县。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在雪域高原的岗位上,桂志敬发扬“两路”精神、“抗缺氧”精神,走遍了全县17个乡镇,了解交通需求,发挥自身专长,促进了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的提升。目前,色达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公里,实现了全县17个乡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城市公交覆盖率、农村通客车率均达%,圆满完成了“两通”目标。
吕怡达:真诚驻村,让路富民
吕怡达,来自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年9月至年9月在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热拉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在他任职期间,热拉村通了硬化路、通了客车,完成了村组道路建设6.9公里,实现了全村百姓“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让他感触颇深的是,“交通+电商”“交通+特色农业”等扶贫新模式在热拉村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
“群众的感情永远是最朴素和最真挚的,当你全心全意对他好之后,他一定会对你掏心掏肺,配合你的工作。”吕怡达说,两年的驻村工作让他得出一个结论,人与人之间沟通最重要的不是语言,而是真诚。(新华社记者刘夏村、魏玉坤)